為客觀評價中國銀行業ESG發展水平,持續跟蹤中國銀行業ESG進展,為社會各界了解銀行ESG提供參考,8月3日,在“2023銀行業ESG發展論壇”上,中國銀行保險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銀行業ESG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全面展示了我國銀行業ESG發展歷程,并參考國際通行ESG標準指南,研究編制“銀行業ESG評價體系”,以系統評價銀行業的ESG風險與機遇管理能力。
(資料圖)
《報告》由中國銀行保險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責揚天下(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提供全程技術支持。《報告》編委會邀請長期研究可持續發展以及在銀行業領域躬身實踐的權威專家組成專家評審組,力圖從權威專業的視角呈現銀行業ESG發展圖景,為社會各界提供更高質量的、及時有效了解銀行業ESG進展的窗口。
銀行開展ESG建設,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對自身高質量發展同樣具有重要價值。
上市銀行ESG發展已達優秀階段
銀行業是我國最早重視和推進社會責任與ESG工作的行業之一。早在2007年,原銀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社會責任的意見》為我國銀行業社會責任與ESG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后,隨著綠色信貸、綠色金融、普惠金融、ESG整體性等政策相繼發布實施,我國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銀行業ESG政策體系。
從微觀層面來看,我國銀行業ESG工作已取得積極進展。《報告》基于142家有效樣本(包括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民營銀行)分析指出,我國銀行業ESG總體發展水平處于進取階段,ESG平均表現處于中上等水平,能夠有效管控重大ESG風險,把握綠色信貸、普惠信貸等業務機遇。其中,上市銀行ESG發展已進入優秀階段,整體的ESG風險機遇管理能力較強,能夠較好控制ESG風險敞口,創新開展ESG理財等業務,抓住新發展機遇。
具體到ESG的不同維度,《報告》顯示,銀行業綠色金融管理及績效表現突出,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規模及增速均較高,帶動社會碳減排效果顯著,轉型金融、生物多樣性金融等方面也有相應的亮點實踐。與此同時,銀行業重視數據安全與客戶隱私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普惠金融等方面管理實踐,力圖有效發揮金融助力實體經濟、國家重點新興領域發展的作用,貢獻經濟社會包容可持續發展,在供應鏈可持續管理實踐方面有待加強。
《報告》發現,銀行業普遍重視控制不良貸款率增長,提升資本充足率水平,加強商業道德風險管理;大型銀行重視搭建ESG治理架構,需強化ESG戰略規劃與ESG業務的系統性推進;非上市銀行ESG透明度有待提升。
總體而言,當前我國銀行業普遍重視風險控制和商業道德風險防范,積極開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實踐,帶動經濟綠色發展,助力小微企業、涉農企業發展。其中,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面發揮引領示范作用,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社會領域表現突出,部分城市商業銀行與民營銀行ESG表現脫穎而出。
期待構建更加完善的銀行業ESG政策體系
通過構建“銀行業ESG表現評價指標體系”客觀有效評價銀行業可持續風險與機遇的管理能力,反映我國銀行業ESG發展進展的同時,《報告》也基于此作出了對我國銀行業ESG發展的趨勢展望。
隨著可持續金融產品需求增長,ESG信息披露統一基準正在形成,社會各方對ESG的理解和關注度迅速提升。《報告》認為,ESG第三方服務供給水平逐漸豐富的外部環境日益完善,將形成更加有效的銀行業ESG社會促進機制。隨著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熱度越來越高,我國銀行業也將進一步擴展國際可持續金融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推動加快形成可持續金融領域的全球一致性標準。
《報告》期待,頂層設計層面能夠出臺企業ESG信息披露統一政策規范,明確銀行業務ESG風險評價的具體指引等,構建更加完善的銀行業ESG政策體系。而在基于ESG風險機遇的市場機制逐步構建完善推動下,銀行業機構的ESG實踐有望進一步深入發展,形成更系統完善的治理機制,更多元創新的環境與社會實踐,更好地發揮資金引領作用,為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金融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