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華網上海7月6日電(吳振東、董真)長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聯盟高校近日在上海簽署新一輪框架協議,同時發布“上海倡議”,旨在謀劃聯盟合作新機制,構建長三角“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開放創新生態。
長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聯盟于2015年9月在上海成立,后擁有南京工業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上海理工大學、江蘇大學、安徽工業大學五所成員高校。今年6月,安徽理工大學作為新成員加入聯盟,為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注入新力量。
近年來,聯盟成員充分發揮重交叉、強創新、多轉化的特色優勢,以高等工程教育為著力點,不斷強化理工科高校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據了解,每年暑期,聯盟成員會聯合開展游學活動,學生不僅能參與“賽課結合”的國際化共享項目,還能實現學分互認;聯盟在長三角區域建立的近300個研究生實習實踐基地,每年可為6000余名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持續開展的高等數學五校聯考,已覆蓋超過萬名學生,“以考促教”提升聯盟高校本科教學質量。此外,2019年成立的長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學科技園聯盟,每年舉辦聯盟大學生創業訓練營活動、搭建聯盟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實現了聯盟校企合作資源深度整合,強化了工程創新人才協同培養體系建設。
近日,聯盟工作會議在上海理工大學召開,6所高校共同發布《長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聯盟“上海倡議”》。與會代表認為,要以“上海倡議”為新契機,瞄準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以系統的思維、改革的方法、創新的意識,扎根中國大地,攜手推動聯盟高校間、聯盟高校與長三角區域間的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穩步推進工程教育改革創新。
聯盟第二屆第一次理事會同期舉行,與會各校代表分別圍繞“提升工程人才培養質量”“發揮化工學科等優勢學科力量培養卓越工程人才”“努力創建農機特色一流大學”等進行了分享交流。
“通過科教融匯、產教融合、育教融通,聯盟將持續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工程人才培養體系,致力形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工程教育育人理念、教學科研成果、工程教育標志性成果,為中國工程教育的未來發展貢獻長三角經驗。”上海理工大學校長丁曉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