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國家能源局對外發布《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鼓勵并網運行超過15年或單臺機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風電場開展改造升級;并網運行達到設計使用年限的風電場應當退役,經安全運行評估,符合安全運行條件可以繼續運營。國海證券稱,“以大代小”空間廣闊,或可產生超200GW市場。截至2018年底,1.5MW及以下機型總裝機容量為98.2GW。若這些風機全部退出,實施“以大換小”,并以1:2進行擴容,將產生至少200GW市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風電場改造升級,是指對場內風電機組、配套升壓變電站、場內集電線路等設施進行更換或技術改造,一般分為增容改造和等容改造兩種。
據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有關負責人介紹,2003年以來,中國風電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裝機規模不斷擴大。按風電機組設計壽命20年計算,早期投運的風電場已陸續進入運營后期。及時出臺相關管理辦法,指導和推動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工作十分必要。
隨著我國陸上風能資源的深度開發,各地對于風電項目在土地、環保、電網等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陸上風電開發受到的土地資源和風能資源約束日益明顯,新建風電項目開發難度逐年增加。若使用新機組進行改造升級,能夠進一步用好優質資源,合理擴大裝機規模,有效提升發電效率,切實盤活存量資產。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稱,進入“十四五”,我國風電退役換新市場規模呈現指數級增長之勢。陸上風電機組的設計使用壽命一般為20年,據此測算,2023年退役機組達到980臺,裝機容量為54.6萬千瓦;到2025年將達到1800多臺,裝機容量為125萬千瓦;到2030年將超過3.4萬臺,裝機容量約4500萬千瓦。
若這些風機全部退出,實施“以大換小”,有望帶來上億千瓦裝機市場需求。與目前全國風電3.8億千瓦的裝機規模相比,這個數字非常可觀,對于風電裝備企業可謂重大利好。
從供應鏈角度看,風電換新還將打開風機葉片回收再利用的行業新藍海。伴隨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而來的是葉片等大部件批量化處置問題。據估算,2029年國內退役葉片重量將是2018年退役葉片重量的上百倍。風機葉片綠色循環利用勢在必行,相關產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有券商表示,在風機大型化+供應鏈國產化下,風機降本超預期,風光大基地+老舊風機改造+風電下鄉將有效支撐陸上風電裝機,風電的投資邏輯已從周期屬性向成長屬性改變,海上+海外市場則有望提升板塊估值,建議關注具備全球配套能力、成本控制良好的風電零部件企業及供應鏈管控能力強、技術方向領先的整機龍頭。
相關概念股:
龍源電力(00916):國金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首予龍源電力“買入”評級,預計2023-25年凈利潤為80/91/102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96/1.09/1.22元。考慮到公司作為老牌風電運營商具有先發優勢和規模效應,可享內生+外延共驅增長,予2023年10倍PE,對應目標價10.5港元。公司針對“老舊小”風機的“以大代小”項目為目前風機升級的重要途徑,潛在裝機增量約9GW。
金風科技(02208):美銀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將金風科技目標價由9.5港元下調至7.7港元,予“中性”評級。同時預測2022至2025年的每股盈利年復合增長率為20.4%,投入資本回報率在5.2%至5.9%之間,并預計公司可以通過增加服務收入和海上風電機組出貨量來維持或提高毛利率。
華潤電力(00836):廣發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首予華潤電力買入”評級,不考慮子公司分拆上市,預計2023-25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6.4/136.6/160.6億港元。公司存量綠電以風電為主,利用小時數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截至2022年底風電、光伏在建+核準備案分別達9.9、54.7GW,新建產能以光伏為主。另規劃十四五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40GW,22-25年CAGR達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