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展望2023年下半年,科技產業投資主線仍然是“AI+數字經濟”,同時建議關注行業創新以及復蘇節奏。AI方面,ChatGPT自年初以來已成為現象級產品,推動產業迎來iPhone時刻,并從“小作坊”走向工業化時代,人工智能加速發展,繼續建議重點關注算力、算法、應用以及終端相關機會。數字經濟方面,近年國家高度重視,政策密集發布推動板塊邁入高速發展期。同時樂觀看待下半年創新落地及需求復蘇帶來的結構性機會,重點關注如智能終端、充電樁、儲能等細分板塊。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資料圖)
市場回顧:基本面弱復蘇,AI創新開啟新元年,科技板塊表現強勢。
疫情影響趨弱、產業鏈庫存去化接近尾聲、終端需求逐步恢復,疊加AI、數字經濟等創新催化,2023年以來科技板塊表現強勁:2023年初至今,A股中信電子、通信、計算機、傳媒、汽車指數漲跌幅分別為8%、22%、23%、40%、-2%,港股恒生科技、美股費城半導體指數分別下跌5%/上漲23%。展望下半年,A股科技板塊在產業政策、經濟復蘇、需求好轉、估值修復等因素的帶動下將進一步上行,重點聚焦AI+數字經濟板塊,同時兼顧創新落地以及行業復蘇帶來的結構性機會。
投資主線:圍繞AI與數字經濟,兼顧創新與復蘇。
展望2023年下半年,A股科技板塊投資將圍繞AI、數字經濟兩大主線展開。
1)AI:行業層面,ChatGPT應用已成現象級產品,預計未來算力平民化和普適化將催生應用場景快速落地,多模態模型發展進一步拓展應用外延。同時國內政策亦積極推動行業發展,2023年2月24日,科技部表示將把人工智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新增長引擎,繼續給予大力支持。
2)數字經濟: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伴隨《“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和《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等政策出臺、國家數據局成立,數字經濟邁入高速發展階段。3)創新與復蘇:建議投資人關注行業創新及需求復蘇帶來的結構性機會,如創新角度的智能終端、充電樁、儲能等,以及受益復蘇的電動車、互聯網板塊等。
AI:圍繞算力、算法、應用進行布局,云端先行,終端跟進。ChatGPT已成為現象級產品,推動AI產業迎來新一輪創新浪潮,AI大模型時代到來。產業鏈各環節機遇涌現,建議重點關注算力、算法、應用以及終端相關機會。
1)算力層:主要包括AI芯片、服務器、光模塊等硬件基礎設施及云計算平臺,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基礎設施支持。
2)算法層:數據算法層加工打磨原始數據,設計研發人工智能技術,面向下游應用場景不斷提升模型智能化水平,少數科技巨頭&機構專注于基礎大模型的研發,更多企業則發揮各自在垂類數據、場景理解等層面優勢,最終構建少數大模型+若干應用模型的生態格局。
3)應用層: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具體應用場景,集成一類或多類人工智能基礎應用技術,面向特定應用場景需求形成軟硬件產品或解決方案。企業服務、智慧城市、互聯網、金融、教育、醫療、地產、零售等諸多賽道有望加速AI商業化落地。
數字經濟:數據要素制度逐步建立,數字新基建與信創產業加速發展。數字經濟被提升到更高的戰略位置,2023年2月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要求“十四五”期間,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7.8%上升至10%;3月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中提出組建國家數據局,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制度。運營商基于云網融合與安全等優勢加大云計算投入,為數字經濟提供網絡與算力基礎支撐,預計2023年三大運營商云計算合計收入超2000億元,推動其價值重估。在AI與數據經濟的需求拉動下,數據中心與ICT設備廠商也有望迎來景氣度提升。同時,在內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下,產業數字化算力基礎設施的可靠供給更加重要,以CPU/ GPGPU為代表的PC、服務器相關軟硬件等信創產業鏈迎來發展機遇。
創新與復蘇:重點關注智能終端、儲能、充電樁等創新滲透,以及經濟回暖帶來的終端需求復蘇。展望2023年下半年,建議投資人關注創新落地+需求復蘇帶來的結構性機會。
1)智能終端,重點看好A客戶首款MR產品落地,新品在光學、顯示、交互等方面均有顯著升級,關注核心零部件公司;
2)儲能,風光等清潔能源在發電中的占比提升催生儲能的大規模裝機需求;3)充電樁,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政策推動,充電基礎設施行業迎來快速發展,預計到2025年中國/歐洲/美國充電樁市場規模分別有望達到608億元/36億美元/28億美元,22-25年CAGR分別為37%/41%/75%。此外隨著經濟回暖,終端需求亦有望逐步復蘇,建議關注當前估值低位的電動車、互聯網產業鏈。
投資策略:
展望2023年下半年,科技板塊投資主線仍將是“AI+數字經濟”,同時建議關注行業創新以及復蘇節奏。
1)AI:圍繞算力、算法、應用進行布局,云端先行,終端跟進,建議關注算力層如芯片、光模塊、服務器等環節,以及算法能力強、應用較快落地的軟件廠商;
2)數字經濟:重點關注運營商、ICT、數據中心、信創等方向;
3)創新與復蘇:重點關注智能終端、儲能、充電樁等環節。
風險因素:
全球與國內疫情的不確定性;宏觀經濟增長乏力導致國內政府與企業IT支出不達預期的風險;互聯網平臺經濟監管持續趨嚴的風險;相關產業政策不達預期的風險;全球流動性不及預期的風險;企業新業務投資導致利潤與現金承壓的風險;企業核心技術、產品研發進展不及預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