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2日,遠洋集團公告稱,“18遠洋01”債券30天寬限期議案已獲通過,8月2日到期未付本金不構成違約。在此之前,遠洋集團已相繼完成2筆境外美元債利息和“18遠洋01”債券利息的兌付,共計約2億人民幣,顯示出這家老牌房企仍在竭盡所能償付到期債務,避免違約。
據了解,近期遠洋與兩大股東共同完成了自身的風險性排查,并也有了初步結論。遠洋出現暫時的流動性困難,是受行業深度調整及自身債務結構的影響,企業基本面沒有問題,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兩大股東對遠洋的支持也在繼續。
近兩年來,中國人壽在金融產品認購、持有物業盤活、銀行資源拓展、加強風險管控等方面給了遠洋不少支持。但受限于保險公司不能對外提供擔保、保險資金使用的監管限制和上市公司的監管要求,中國人壽不能通過直接方式緩解遠洋流動性壓力,盡管如此,也仍然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助力遠洋走出低谷。
自行業發生重大變化以來,房企銷售表現走弱、融資遇阻,持續面臨經營壓力,給上下游企業、購房者、投資者、員工都帶來巨大影響。公開數據顯示,2022至2023上半年,遠洋集團公開市場累計凈還款超200億元,是行業極少數沒有出險房企之一;在房企踐行“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方面,遠洋2022年完成5.5萬套房源交付,2023已完成1.9萬套住宅交付。
在此期間,行業筑底給企業的沖擊并未減輕。據遠洋集團公告顯示,其1-6月銷售額357億元,按年下跌17%,且同比跌幅持續逐月擴大。克而瑞數據則更體現出當前整個行業的銷售下滑無法踩住剎車,7月百強房企單月業績環比降低34%、同比降低33%,其中遠洋7月銷售環比降低57%、同比降低66%。銷售同比下降導致回款持續減少,疊加資金使用嚴重受限,給房企流動性帶來了持續壓力。
無論是過去兩年持續推進資產處置,還是在國家相關政策指引下推進債務發行、申請債券展期,遠洋的思路都很明確:在市場化、合規性前提下,盡最大努力化解自身遇到的債務風險。只是行業變化超出預期,房企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難力挽狂瀾。
目前,房地產行業仍屬于“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的范疇。在“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行業回歸良性軌道、實現健康發展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行業風險需要各方合力化解,市場主體尤其是房企仍需得到更多實際性支持。否則,面對銷售和融資的持續性壓力,房企延期交付、債務違約仍會頻繁發生,阻礙市場信心恢復。
當前,遠洋面臨的流動性困境,似乎也是整個房地產行業的縮影。國家支持政策陸續出臺,房企也在竭盡全力積極自救,不妨多給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