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沒什么特別值得解讀的大消息,有幾個事簡單的說幾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周五上午的時候就有傳聞,說是公募基金的管理費今后會降低,周六各家基金公司就出了公告——
一些管理費在1.5%、托管費在0.25%的基金,下周一起統一降低到1.2%、0.25%。
雖然跟基金的波動比起來,這點費率的縮減聊勝于無,但是從相對值來看,一下砍了五分之一,對行業影響還是不小的。
資管產品的降費是大勢所趨,這對我們基民來說是好事,至少這點錢算是放在自己兜里了。
資管產品降費是監管為了提升投資者體驗做的一環,今后為了保護投資者還會出臺更多的措施。
比如針對財務造假的企業,最近證監會就開了一些比較狠的罰單,還有就是對于IPO企業材料和各方面的真實性合規性也提出了更多要求。
不過,如果后面能有一些政策讓市場能再給力點就好了。
畢竟如果我買的是權益類產品的話,稍微波動點就是幾年的管理費。
主動權益管理費降低之后,各家基金公司今后肯定會更重點布局指數型產品,畢竟管理成本低,今后會有更多更好的指數型工具產品。
除了公募基金這邊降費率的消息,資本市場還在關注耶倫訪華。
相比起上次的布林肯,耶倫這次會見的政府部門更多。
就在馬上要走的時候,我看了下新聞,她又去會見了我們國家的財政部部長,行程還是相當滿的。
在美國的政客里面,耶倫算是對中國比較友好的了,她也一直在避免美中的脫鉤斷鏈,所以相對來說發表的各種言論、措辭更積極點。
姑且算是小利好吧,希望周一的市場能稍微紅一點。
今天下午她召開了媒體發布會,說自己這幾日與中方高層官員的會晤是“直接的且富有成效”,有助于穩定兩國關系。
這些都是場面話,中美關系現在已經陷入冰點時刻,不是短期一兩次高官互訪就能解決問題的。
不過只要愿意交流,避免情勢進一步的惡化就不算是壞事,這就像加了油門的車你在用腳剎,不能說完全沒用,但作用也有限。
更多還是需要美國正視中國崛起的這件事,放平自己的心態,不要一味的打壓和挑事,聽上去挺難的。
我覺得一個正確的心態還是做好比較壞的打算,我們可能確實需要經歷那么一兩次特別艱難的考驗才能真正讓一些國家認識到我們民族的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