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選購預制菜產品。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曉敏 攝
【資料圖】
長沙晚報7月5日訊(全媒體記者 周輝霞 實習生 楊潔)在預制菜的賽道上,有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的湖南省,將如何大膽作為?近日,湖南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描繪了湖南給自己定的小目標:力爭到2025年實現產業規模倍增,加工產值達到700億元。繪制的這幅藍圖,從園區規劃、安全保障、品牌建設、要素保障等13個方面,明確了為產業保駕護航的措施,以推進產業加速發展。
天南海北的經典菜品能想吃就做、五分鐘讓“廚房小白”秒變“五星主廚”……預制菜是通過現代化的標準工業生產,對標還原各種菜肴的本味,通過簡單加工便可即時食用的快手菜。
預制湘菜的初代雛型酒店定制菜,已有20多年,但策馬揚鞭快速發展還是近兩年的事情,研究機構更是預計,預制菜市場規模近兩年的增長率有望穩定在20%以上,預計到 2026年,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大關。
特別是今年年初,“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到發展預制菜產業,從宏觀上指出產業發展方向。全國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大力發展和擁抱新消費市場這一新的增長極。《意見》明確了湖南預制菜產業的發展路徑:充分發揮“湘材”“湘菜”“湘味”優勢,堅持市場導向,突出加工主導,注重科技賦能,嚴格規范標準,延伸產業鏈條,著力建設預制菜產業大省。
在產業發展規模上有明確的發展目標:產業厚度上,到2025年力爭產值達到700億元;產業生態上,加工產值1億元以上企業達到50家、10億元以上企業達到5家;產業規范發展上,制定發布相關團體標準30項以上,地方標準5項以上,打造一批優秀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湘菜”出湘取得重大進展。
圍繞這個目標,《意見》公布了13條舉措,從專業園區建設、產業生態發展、產業鏈上下游配套、食品安全及其他要素保障方面,為湖南預制菜在全國預制菜市場爭得一席之位保駕護航。
來自湖南省食品質量安全技術協會的統計顯示,全省采用工業化方式進行預制菜生產的企業有200多家,目前的行業年產值在300億元左右,但大型規模企業屈指可數,產業集中度還有待提高。
通過構建科學的產業生態,促進產業發展,《意見》明確,“在湘江流域風味、洞庭湖區風味、湘西山區風味等三大湘菜風味特色區域,謀劃布局建設一批預制菜加工產業園區”,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引導預制菜企業梯度發展、推動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上,湖南省將拿出真金白銀進行補助或獎勵,例如,對認定的“三品”標桿企業一次性給予不超過50萬元的獎勵支持,對在湖南股交所科技創新專板、“專精特新”專板掛牌的預制菜加工企業給予15萬元補助,等等。
安全與質量,是預制菜產業行穩致遠的關鍵,也是這個產業壯大過程中被公眾格外關注的問題。
在這一方面,華容芥菜有過“浴火重生”的教訓。芥菜是做湘式扣肉、酸菜魚等預制菜常用的一種蔬菜,在湖南多地普遍種植。華容芥菜加工因企業用“土坑”腌制酸菜,一度陷入輿論漩渦。經過整整一年的鐵腕整治、科研創新,才實現轉型突圍。
《意見》以產業鏈思維,突出對食品安全和產品質量的把控,從原材料種植養殖的生產,到加工技術的創新,到冷鏈物流服務渠道的健全,進行全面部署。
例如,在原料基地建設上,將實施“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推進以生豬、小龍蝦、辣椒、芥菜等為代表的綠色優質特色湘菜原輔料核心生產基地建設,嚴格落實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查驗制度,保障原料供應和質量安全。
在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將加快推進預制菜食品企業誠信管理體系建設、預制菜產業鏈食品追溯平臺建設,加快推進預制菜檢測標準和方法的研究與應用,加強對預制菜產業鏈企業的全程質量安全監管。
通過生產技術的創新,提升預制菜的質量控制水平,湖南省充分發揮院士優勢,重點開展預制菜原料專用品種、儲運和保鮮關鍵技術、速凍及復熱技術、加工關鍵裝備研發與創新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原料生產、貯藏保鮮、產品加工、冷鏈運輸等控制性關鍵問題,為消費者端上一席無限接近和還原本味的地道湘式預制菜。
(一審:夏博 二審:劉樂 三審: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