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6月9日,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布《海工裝備市場發展報告2023》。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因素”繼續引領市場,我國連續5年斬獲全球海工接單榜首。中國船廠在2022年的海工市場中頻繁出鏡,全年共獲得海工訂單73艘、約183億美元,再次摘得全球海工市場接單榜首,國內船廠把握住了海上風電船舶需求爆發式增長帶來的機遇,同時積極爭取國際海洋油氣裝備訂單,市場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
在其他地區,韓國船廠僅獲得海工訂單5艘、約32億美元,盡管數量不多,但憑借一座半潛式生產平臺以及一艘FPSO訂單,韓國船廠接單金額依然擠進前三;歐洲地區船廠共獲得海工訂單19艘,約11億美元,接單類型主要以海上風電相關船舶為主。
報告指出,從市場現狀上看,2022年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出現修復性反彈。克拉克森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共成交海工裝備143艘,同比下降26%;成交金額251億美元,同比增長58%。從細分船型來看,以FPSO為代表的生產儲運裝備成交24座/艘、金額約166億美元,金額占比高達66%,成為支撐海工市場復蘇的中堅力量。建造施工裝備成交數量97座/艘、81億美元,金額占比32%,其中主要以海上風電工程施工船舶為主,包括海上風電安裝船、起重船、鋪纜船等。移動鉆井平臺新造市場零成交,海洋調查裝備與海工支持船成交金額占比不足2%,數量22艘。在經歷了多年的磨底后,全球海工市場正在進入復蘇期。
此外,對于發展展望,報告指出,從2022年成交的海工裝備金額來看,海洋油氣裝備的主力地位依然穩固,尤其是以FPSO為代表的浮式生產裝備,作為海上油氣“巨無霸”,盡管數量不多,但單艘造價動輒數十億美元,短期內其主力地位難以替代。此外,自升式鉆井平臺、半潛式鉆井平臺、海工支持船等主力海洋油氣裝備近些年盡管訂單十分稀缺,但從下游活躍的需求來看,相關裝備訂單在2023年逐步落地已經可以期待。海上風電相關船舶需求持續活躍,海上風電安裝船、起重船、鋪纜船成交穩步增長,已經成為引領海工裝備市場復蘇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