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消費品牌,有一條獲得廣泛認可的邏輯,即“數一數二,不三不四”。意為選擇投資標的,要盡可能選行業龍頭,因為在很多領域,一家公司一旦坐上頭把交椅,便會強者恒強,投資者投資這樣的企業,往往能夠獲得超額收益。
電動兩輪車市場就有非常典型的例子。行業龍頭雅迪控股(01585)2019年以來為投資者創造了逾十倍的投資回報。行業排名第二的愛瑪科技(603529.SH)2021年上市以來,股價也有漲幅超過2倍的上佳表現。
反觀排名第四的新日股份(603787.SH)股價表現相對欠穩定,2020年11月后出現大幅回調。而小牛電動(NIU.US)作為行業排名第九的企業,股價自2021年2月創下53.38美元歷史高點后,已經下探至不足4美元。
【資料圖】
可以看到,電動兩輪車市場的投資已經開始出現兩極分化,投資者更加愿意“站隊”行業龍頭。因此,倘若資本市場再增加一個電動兩輪車的投資標的,能否創造優秀的投資回報,尚需打一個問號。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中國第五大電動兩輪車企業——綠源集團來書寫。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港交所5月29日披露,綠源集團控股(開曼)有限公司(下稱“綠源集團”)遞表港交所主板,中信建投國際為其獨家保薦人。
電動兩輪車“王老五”,業績快速增長
據招股書顯示,綠源集團是中國內地兩輪車提供商,專注于設計、研發、制造及銷售電動兩輪車,并于行內推動技術發展。
綠源集團構建了廣覆蓋、高效率的銷售及經銷網絡,并開展信息化建設和在線零售平臺搭建,不斷提高產品滲透率和覆蓋面。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中國內地的經銷商數量為1236個,銷售點數量超過9800個。此外,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透過與海外經銷商合作,公司于27個國家出售公司的產品,包括泰國、印尼及菲律賓。
在生產方面,目前集團在浙江、山東及廣西設有三個生產基地。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的電動兩輪車年產能約達330萬輛。
在技術研發方面,公司專注于鋰離子電池安全、電動兩輪車智能化等具備強大潛力的領域。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2023年5月22日,下同),綠源在中國內地持有374項專利,其中45項為發明專利、219項為實用新型專利及110項為外觀設計專利。
財務方面,公司收益主要來自電動兩輪車的銷售,而電動兩輪車大致分為電動摩托車、電動輕便摩托車及電動自行車。其次,公司還從出售其他特殊功能車輛、電池及其他車輛部件以及向經銷商提供各種服務產生收益。2022年,公司電動自行車、電動輕型摩托車以及電動摩托車收益分別為22.32億元(人民幣,下同)、2.58億元、9.54億元,分別占總收益46.7%、5.4%、19.9%。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2018年以后,隨著電動自行車“新國標”的發布,中國內地的電動兩輪車制造商,從全盛時期的約2,000家,縮減至2022年的約100家符合新國標的要求。在此期間,換購需求提升,疊加共享經濟、外賣配送等新消費業態的快速成長帶來了可觀的增量需求,也推動了綠源的業績增長。
招股書顯示,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公司收益分別是23.78億元、34.18億元及47.83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4028.1萬元、5926萬元及1.18億元。按收入計,2022年,綠源集團的市場份額為4.2%,排名第五,較排名前三的企業有明顯差距。排名前九位的其他競爭對手的份額在2.7%至4.2%之間,可見綠源在規模上尚未與同級別競爭對手拉開明顯差距。
另外就品牌力而言,2022年雅迪的綜合銷售毛利率為18.08%,愛瑪為16.36%,排名第四的新日也有13.04%的銷售毛利率,小牛的毛利率則為21.13%。反觀綠源2020年至2022年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11.2%、9.9%和10.7%。
破局之道,“耐用”爭鋒
行業跟隨者,在制定戰略時往往需要另辟蹊徑。他們或在行業中開創一個獨特的品類,或深耕一個細分賽道,或抓住消費者的某項核心需求重點攻關。在電動兩輪車市場,綠源的選擇是,建造耐用型電動兩輪車強調“綠源液冷電動車,一部車騎十年”的產品定位,推動行業對質量、耐用性及技術升級的關注。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電動兩輪車的本質是代步工具,產品是否耐用是消費者的核心需求之一。從綠源過往業績期間,業務規模增速來看,公司把電動兩輪車打造成耐用消費品契合了市場需求,也使自身逐步取得成功。
據了解,在技術應用上,綠源創新性地將陶瓷剎車蹄塊應用于電動兩輪車上,相比于市面上主流的金屬剎車片,可將制動距離縮短約30%,并擁有更低的剎車噪音、更強的耐高溫和耐腐蝕性能,使得剎車系統綜合使用壽命延長約500%。
2019年,綠源還成功自主研發了液冷電機技術,該技術直面上一代輪轂電機在高溫運行狀態下產生的熱負效應,極大提升了電機的使用年限。2023年,綠源發布液冷2.0技術系統,對上一代系統的全面升級,新系統包括了搭載液冷科技和石墨烯散熱涂層科技的液冷電機2.0、一體封裝的石墨烯固態控制器、一體封裝的固態充電器,可令核心三電使用多年仍保持峰值性能,突破了電動兩輪車的使用體驗“瓶頸”。
通過技術突破提升產品力,并獲得消費者認可,綠源對公司未來發展有了更強的信心。招股書顯示,公司計劃在產品、銷售渠道、產能等多個層面,邁出更大的步伐。
在產品端,公司計劃于2023年及2024年分別開發45種及50種新型或升級產品型號。在渠道端,公司計劃于2023年及2024年分別進一步開發6,000家及5,000家新零售門店,并計劃擴大在國際市場(聚焦歐洲、美國及東南亞市場)的銷售。
產能擴張方面,綠源計劃在具有成熟供應鏈及配套資源的中國東部城市就興建新生產設施收購土地使用權及建設生產基礎設施,預期此新生產設施將于2026年投入運作且此新生產設施的年產能到2026年底達至250萬輛。此外,公司還計劃擴充山東廠房和廣西廠房的產能,其中,山東廠房三期預計在2026年完成,屆時山東廠房將有12條生長線,并預計年產能將增加至350萬輛。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綠源擴充產能有望為公司后續業績增長提供支撐,但公司未來也將面臨行業增速放緩的風險,新產能能否充分消化尚需時間驗證。
電動兩輪車市場增速放緩
受減排政策以及電機及電池技術的進步所推動,過去五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電動兩輪車的銷售量迅速增長。其中,中國內地為最有吸引力的電動兩輪車市場,其總銷量占2022年全球總銷量的74.3%。
電動兩輪車的全球總銷量由2018年的3,850萬輛增長至2022年的7,400萬輛,復合年增長率為20.7%。未來,預計全球主要經濟體將推出更嚴格的減排政策,以推動綠色出行的廣泛普及和提高傳統摩托車的替代率。因此,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預期電動兩輪車的全球總銷量將于2027年達到1.31億輛,2023年至2027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9.5%。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市場和世界其他地區,未來電動兩輪車市場增長將出現明顯分化,其中中國市場2023年至2027年電動兩輪車銷量年均復合增長率將放緩至4.6%,同期世界其他地區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放緩至19.4%。
盡管海外市場未來的成長潛力要大于國內市場,但綠源2022年來自海外經銷商的銷售占比僅為2.4%,公司在海外市場的銷售仍處于起步階段。要搶占海外市場的“制高點”,不僅要面對國際品牌的競爭,還要與國內頭部品牌爭鋒,總而言之,中國電動兩輪車出海注定“硝煙彌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