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是很多人“癡迷”的飲品,還衍生出了很多網紅打卡地,排隊買奶茶的場景已是司空見慣。喝奶茶健康嗎?為什么喝了會讓人滿足?奶茶控們該怎么做?關于奶茶三連問,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資料圖)
奶茶是健康的“奶+茶”?
奶茶并非字面上的“奶+茶”,也就是茶健康加上奶健康,并不等于“奶茶”健康。
大多數人喝的幾乎都是速溶奶茶、液體奶茶和奶茶店的現制奶茶,這些“奶茶”里可能往往既沒有奶又沒有茶,或者只有一點點的含量。
不過,根據《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規定,食品包裝配料表需要按照用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排列。即配料表中哪種原料用得最多,就應當寫在最前面,越靠后越少。
然而上述這幾款“奶茶”中,“奶和茶”并非主要配料,植脂末才是。奶茶的香味主要來自于它,只需1滴,便可讓奶茶飄香濃郁。
即便是現做奶茶,也是以飲用水、奶茶基底為原料,添加一些輔料制作而成的,并非純奶和茶。而這些原料和成分,也決定了這些“奶茶”其實并不是什么健康飲料,不宜多喝。
為什么喝奶茶,讓人快樂又上癮?
奶茶之所以會讓人快樂,要從我們的大腦說起。大腦中存在獎賞系統,能讓我們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感到快樂,而這是通過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來實現的。當人或動物滿足饑餓感時,大腦中特定區域的神經元被活化,進而分泌多巴胺釋放到伏隔核,如此讓我們變得快樂,并想要再次體驗這種快感。
而可口美味的食物也可以通過激活大腦獎賞系統,使多巴胺釋放增多,機體獲得滿足和愉悅感,從而對美食成癮。甜食、脂肪尤其如此,可以激活中樞神經,刺激多巴胺的產生,讓人獲得滿足感和快感,還會成癮。奶茶正是這樣,大腦基于對快樂的渴望,會讓人在平常想點杯奶茶。
這種現在看起來不太健康的嗜好,曾經驅使我們的祖先,在食物匱乏的原始時代,積極攝入高熱量的食物以增加生存機會。但現代人如果由著這種“本能”做主,很容易吃出一身病。
另外,很多奶茶中也含有咖啡因,能讓人精神振奮,欲罷不能。
常喝奶茶會帶來什么問題?
常喝奶茶雖然會給人帶來情緒上的快樂,但也會帶來身體上的煩惱。
1. 催人老
奶茶香甜可口,但每天喝奶茶可能會讓人皮膚變老。這是因為糖最終會在體內分解為葡萄糖,然后才被身體利用。食物中添加太多的糖,產生的多余葡萄糖就更容易與蛋白質、氨基酸或脂質反應,產生糖基化終產物(AGES),而AGEs能糖化膠原蛋白、彈性蛋白,加速皮膚的衰老。
2. 長痘
奶茶大多糖含量不低,普遍為高GI食物。有研究表明,高GI的食物可能跟痤瘡有關。
即便是無糖奶茶,糖含量也可能不低。今年3月份浙江省寧波市前灣新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市場上銷售的部分奶茶產品開展了比較試驗,抽取樣品共33批次,全部來自于市面上大家經常購買的品牌。經過檢測,這些樣品中糖含量從2.9~11.4克/100克不等,不額外加糖的奶茶,糖含量均值為3.97克/100克,全糖奶茶的總糖含量均值為7.53克/100克。
大杯奶茶的容量大多為450毫升/杯,即便是無糖奶茶,喝一杯也會攝入近18克糖,如果常喝全糖奶茶,糖攝入量將高達34克/杯,超過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糖攝入的限量值量(糖攝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天以內)。
3. 齲齒
如果喝完奶茶不及時漱口,其中的糖分會給口腔中的細菌提供“舒適”的生長繁殖環境,細菌和糖會逐漸讓牙齒形成齲齒。
4. 肥胖
奶茶熱量高,常喝自然會長胖。不過,除了熱量方面的問題,奶茶讓人長胖還另有玄機。
奶茶中普遍含有果糖,而蔗糖經過消化也會釋放出果糖,國外的一項動物研究發現:喂食含果糖飲食的小鼠的絨毛比未喂食果糖的小鼠長25%~40%,從而使小鼠體重也增加了。原因是果糖能提高腸道細胞的存活率,增加腸道絨毛長度。絨毛長度增加了,腸道的表面積也隨之擴大,增加了對高脂食物的營養吸收和脂肪含量。研究者表示可以利用這項研究的結果,嘗試縮短人類的腸絨毛以減少脂肪吸收。
5. 心血管疾病
奶茶中的植脂末含有反式脂肪酸,過多反式脂肪酸的攝入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6. 痛風
喝奶茶攝入的果糖還會促進尿酸生成,過多糖的攝入還可能會引起胰島素抵抗,間接減少尿酸的排泄,增加痛風發作風險。
7. 失眠
奶茶的咖啡因含量不低,有研究者對上海市售奶茶的咖啡因含量進行了檢測,42款奶茶樣品中咖啡因含量的差異較大,最高和最低含量之差超過了10倍,為2.57~27.90毫克/100克,平均值為11.8毫克/100克。也就是喝一杯450毫升的奶茶,可能會攝入53.1毫克咖啡因,幾乎相當于2小包速溶咖啡。
咖啡因能提神醒腦,特別在晚上喝會讓人睡意全無,難以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