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秦淮數據集團(CD.US)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報告期內,秦淮數據營收15.5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9.7%;調整后EBITDA為8.16億元,同比增長49.9%,調整后EBITDA利潤率為52.5%;凈利潤2.19億元,同比增長9.8%;稅前ROIC增長至19.3%。
2023年上半年,秦淮數據累計營收29.97億元,同比增長53%;調整后EBITDA為16.30億元,同比增長56.9%;凈利潤4.72億元,同比增長60.5%。
秦淮數據CEO吳華鵬表示:“2023年第二季度,秦淮數據繼續保持了充滿活力的增長勢頭。我們深度參與到中國和亞太新興市場的數字經濟發展浪潮中,打造出國內國外并駕齊驅的兩大增長引擎,其中海外市場的投運和上架容量雙雙達到去年同期的5倍以上。同時,我們在技術創新上銖積寸累,以科技支撐可持續增長,推動業務高質量升級。截至二季度末,集團已獲得和申請中的專利數量達493件,是去年同期的1.37倍。我們成功打造出了體系化、全棧式的AIGC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在行業中率先把握住了新一輪科技變革帶來的新機遇?!?/p>
(資料圖)
業務布局“內外并重” 第二增長曲線走向收獲期
本季度,秦淮數據繼續深化“內外并重”的多元化布局,進一步在國內“東數西算”樞紐節點擴充優質資源,并加速在馬來西亞、印度等國開拓業務,以新一代算力基礎設施匹配中國和亞太新興市場數字經濟的發展需求。
截至6月30日,秦淮數據在全球已運營及在建數據中心共35座,IT總容量945MW。其中,投運容量達730MW,環比新增91MW;上架容量585MW,環比新增48MW。
馬來柔佛超大規模數據中心MY06效果圖
分區域來看,秦淮數據海外投運容量117MW,同比增長 485%;海外上架容量84MW,同比增長6倍。幾何級數增長主要源于過去一年中,秦淮數據在馬來西亞和印度的4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接連投入使用,且海外總體上架率快速提升至72%。這顯示集團海外業務已經進入收獲期,成為穩定而強勁的第二增長引擎。
在國內,秦淮數據繼續在“東數西算”相關城市深度布局。今年二季度,集團在山西大同新投運1個數據中心,容量49MW;位于河北張家口的1個26MW新項目開始建設。最近,秦淮數據還與張家口建設投資集團、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大數據產業鏈開展實質性合作。
16個數據中心上架率超90% 提前鎖定高確定性增長
秦淮數據通過打造超大規模、快速交付、便捷拓展的算力基礎設施,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定制化需求,并以此贏得客戶信任,拓寬競爭優勢“護城河”。
環首都·懷來總部基地
二季度,秦淮數據已簽約及強意向容量850MW,簽約鎖定率達90%。10年期及以上合同占比超95%,比上年末提升約5個百分點;平均剩余合同期限8.6年,比上年末提升0.3年。
與此同時,秦淮數據主要客戶業務穩定,成長性高,給集團帶來行業領先的上架水平,已投運的27個數據中心中,16個上架率超過90%。憑借可預期的業務表現,秦淮數據將在市場風浪中穩住“增長之錨”,保持未來的高度確定性。
打造AIGC數據中心全棧解決方案 率先擁抱智算時代新機遇
《中國綜合算力指數(2023年)》顯示,我國智能算力在算力總體規模中占比提升至25.4%,且其增速高出總體增速15個百分點。秦淮數據抓住算力結構演變的時代機遇,依托技術創新能力,取得了算力與能效的高度平衡。
今年二季度,秦淮數據完成“玄冰”冷板液冷系統的迭代升級,實現20~30kW及以上功率密度液冷機柜規模化部署,全年運行PUE低至1.15;自研“玄冰”磁懸浮相變冷卻系統,不僅破解30kW及以上高密機柜風冷散熱難題,且可真正做到彈性適配按需部署;研發“玄鐵”智能電力模塊3.0,可實現數據中心供配電系統部署快、能源效率高,交付周期短,全生命周期供電安全可靠。今年8月,秦淮數據還發布AIGC時代數據中心全棧解決方案,全方位應對高算力GPU或CPU服務器的供電與制冷挑戰。不斷拓展的創新邊界,將有助于公司在智算時代繼續打造新的標桿。
高密機柜部署規模方面,截至二季度末,秦淮數據20kW及以上機柜的累計部署規模已達40MW左右,為客戶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研發與落地夯實了基礎。
年度平均運行PUE1.21 綠色低碳指數行業第一
“雙碳”目標下,秦淮數據致力于高效地將電力轉化為算力,打造零碳算力基礎設施。2022年,秦淮數據中國區域的數據中心全年平均運行PUE為1.21,遠優于同期全國在用超大型數據中心的平均能耗水平。
中國信通院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數據中心服務商分析報告(2023年)》顯示,秦淮數據綠色低碳指數位居行業第一,該報告認為,“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杰出者”是秦淮數據的主要標簽。而在2023中國算力大會中,秦淮數據斬獲 “低碳算力”及“算力筑基”先鋒案例兩項大獎,進一步凸顯集團綠色技術的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