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月29日(周二)美股盤前,美股三大股指期貨齊跌。截至發稿,道指期貨跌0.02%,標普500指數期貨跌0.01%,納指期貨跌0.02%。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 截至發稿,德國DAX指數漲0.34%,英國富時100指數漲1.52%,法國CAC40指數漲0.38%,歐洲斯托克50指數漲0.32%。
3. 截至發稿,WTI原油漲0.70%,報80.66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漲0.72%,報84.47美元/桶。
市場消息
利率飆升,美國國債拍賣創08年危機以來最高收益。周一,兩年期和五年期國債拍賣的收益率創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平。反映出上周因美聯儲再次加息的預期,而加劇美國債券市場拋售。美東時間上午11點30分,價值為450億美元兩年期國債拍賣以5.024%的收益率中標,超過了上個月的結果,成為自2006年以來的最高紀錄。2006年最高收益率為5%。目前,現有兩年期國債的市場收益率略低于7月份第一周創下的高點。但是兩年期國債的拍賣在月底進行,因此之前的拍賣結果并沒有反映出峰值。2023年之前,最高的兩年期國債拍賣利率是4.823%。
高利率重壓下供需兩端遭重創,美國房地產市場危矣?來自美國房地產金融巨頭房利美的經濟學家團隊在一份最新修訂后的預測報告中表示,無論美國經濟是否避免陷入衰退,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增長停滯狀態都有可能持續到2024年。與此同時,頂級經濟學家穆罕默德·埃爾-埃利安(Mohamed El-Erian)近日表示,美聯儲可能已經徹底破壞了美國房地產市場,主要是因為激進加息推高了抵押貸款利率,進而使得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房屋供給和需求兩端均遭受重創。房利美經濟學家團隊寫道:“無論未來一年美國經濟是否能夠實現市場所期待的‘軟著陸’情形,我們預計現房銷售規模將保持低迷,并在一個非常小的范圍內波動。”
美股“全面牛”來了?花旗:第二波“AI技術熱”將提振整個市場。花旗策略師Scott Chronert表示,第一波人工智能(AI)技術的突破提振了英偉達(NVDA.US)等處于這熱潮中心的公司的股價。而第二波熱潮將提升整個市場。從19世紀的鐵路到互聯網的發展,這是一種熟悉的技術創新模式。但說到人工智能,Chronert認為它的發展速度相對較快:他說,在短短兩年內,人工智能可能會在廣泛的企業運營中根深蒂固,通過節省成本和提高生產率來提高收益。對人工智能的興奮是今年美國股市上漲的一個關鍵支柱,使英偉達成為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好的股票。由于英偉達得益于向投資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公司銷售高性能計算機芯片,該公司股價增長了兩倍。
美股“七姊妹”熱度不減!對沖基金對其持有敞口創新高。高盛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對沖基金對市值最大的七大科技股的敞口達到創紀錄水平;而這恰逢上周英偉達(NVDA.US)在營收超出預期后創下歷史新高。目前,美國最大的七只股票合計占高盛追蹤的對沖基金持有的總凈市值的20%左右。這被稱為美股科技巨頭“七姊妹”也在今年美國股市整體上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公司的股價今年都上漲了35%以上,漲幅從蘋果的38%到英偉達的211%不等。截至8月24日,微軟、蘋果、Alphabet、Meta、亞馬遜、英偉達和特斯拉等個股獲持有的敞口比例最高,這意味著這些頭寸是針對個股的交易,而不僅僅是納斯達克等指數。
工會擬掀罷工示威,雪佛龍(CVX.US)澳洲LNG工廠或面臨每日10小時停工。在工會周二在工資和條件糾紛中威脅要采取勞工行動后,雪佛龍(CVX.US)在澳大利亞的兩個主要液化天然氣生產設施下周或將面臨每日長達10小時的停工。據悉,雪佛龍的Gorgon和Wheatstone項目占全球液化天然氣產能的5%以上,可能發生罷工的消息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周一,歐洲基準TTF荷蘭天然氣期貨上漲約3.5%,并在有關罷工行動的消息傳出后,一度漲至38.40歐元/兆瓦時,累計較上周五上漲10.4%。
個股消息
嘉楠科技(CAN.US)Q2營收同比下降69.9%,銷售總算力同比增長11.7%。嘉楠科技Q2營收為739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2.459億美元,同比下降69.9%。凈虧損1.107億美元,上年同期凈利潤9010萬美元。基本和攤薄后每ADS虧損0.65美元,上年同期每ADS收益為0.52美元。銷售總算力為610萬TH/s,同比增長11.7%,環比增長44.2%。產品營收為579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2.381億美元;其中,人工智能產品營收為1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20萬美元。挖礦營收為159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780萬美元,同比增長105.1%。毛利為負7010萬美元,上年同期為1.383億美元。營業虧損1.191億美元,上年同期營業利潤9300萬美元。
消費恢復態勢向好,拼多多(PDD.US)二季度實現營收523億。拼多多集團今年第二季度收入為523億元,同比增長66%,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口徑凈利潤為131億元、凈利潤率為25%,財務數據穩健。今年二季度,拼多多全面擁抱“高質量發展”戰略,持續強化“多實惠+好服務”能力,加大農業、制造業供應鏈投入,利用“百億生態”專項資金扶持優質商家,全速推進平臺生態建設。與此同時,作為一家科技創新驅動的技術公司,拼多多持續加碼研發投入,今年第二季度拼多多研發投入超27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拼多多充分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助力農業、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更多優質產品直連全國乃至全球市場。
老虎證券(TIGR.US)Q2營收同比增長23.5%,客戶總資產規模增16.2%。老虎國際第二季度營收6,605萬美元,同比增長23.5%;第二季度歸屬于母公司的Non-GAAP準則下凈利潤為1,533萬美元,環比增長48.4%,創兩年來新高并超過上年總和。第二季度,老虎國際全球開戶客戶新增5.9萬,總數達212萬;入金客戶新增2.9萬,總數達84.1萬,同比上漲15.0%。期內公司總交易額651億美元,其中股票交易規模193億美元,期權與期貨合約交易約776萬份。客戶總資產規模約173億美元,同比增長16.2%,季內客戶凈入金超16億美元。
一起教育科技(YQ.US)Q1營收同比下降48.1%,凈虧損4790萬元。一起教育科技Q2營收6920萬元,同比下降48.1%,主要是由于其他教育服務的營收減少,較Q1的927萬元增長6.5倍。凈虧損為4790萬元,上年同期凈虧損為2640萬元;攤薄后每股ADS虧損為1.00元,上年同期每股ADS虧損為0.50元。毛利率為48.3%,上年同期為52.2%。Non-GAAP會計準則下,Q2調整后的凈虧損為2860萬元,上年同期調整后的凈利潤為360萬元。
信也科技(FINV.US)發布2023年Q2財報:營收30.76億元,同比增長15.4%。信也科技2023年第二季度延續穩健增長態勢。經營角度,信也科技當季促成交易金額473億元,同比增長14%;季末在貸余額637億元,同比增長12.9%。財務角度,信也科技當季實現營業收入30.76億元,同比增長15.4%;實現凈利潤5.9億元,同比增長1%。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信也科技累計為82家國內金融機構提供以消費金融業務為核心的數字化服務,并累計為國內和國際市場超過2800萬用戶提供了信貸撮合服務。
達內科技(TEDU.US)Q2凈營收同比下降16%, 凈利潤同比下降83%。達內科技Q2凈營收5.45億元,同比下降16%;凈利潤為834萬元,較上年同期4790萬元下降83%;基本每ADS收益為0.70元,上年同期為4.36元。毛利潤為2.787億元,同比下降26.0%;毛利率為51.1%,上年同期為58.0%;營業虧損680萬元,上年同期營業利潤為4800萬元。第二季度,以IT為重點的補充STEAM教育學生總數增長了0.6%,達到17.75萬人。
蔚來(NIO.US)公布第二季度業績,實現收入87.72億元。蔚來2023年第二季度汽車交付量達23,520輛,汽車銷售額為人民幣71.852億元,收入總額為人民幣87.717億元,毛利 8700萬元。研發費用為人民幣33.446億元,同比增長55.6%,環比增長8.7%。截至2023年6月30日,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短期投資及長期定期存款為人民幣315億元(43億美元)。蔚來于2023年7月交付20,462輛汽車,同比增長103.6%。截至2023年7月31 日,蔚來累計汽車交付量達364,579輛。公告稱,研發費用較2022年第二季度及2023年第一季度有所增加,主要由于2023年第二季度確認的研發職能的人員成本增加及股權激勵費用增加。
百思買(BBY.US)Q2營收下降,收緊全年財務指引區間。百思買Q2營收為95.83億美元,市場預期為95.16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03.29億美元;凈利潤為2.74億美元,上年同期為3.06億美元,市場預期為2.41億美元。每股基本收益為1.25美元,上年同期為1.35美元;攤薄后每股收益為1.22美元,上年同期為1.54美元。百思買表示,現在預計2024財年的非公認會計準則攤薄后每股收益從此前的5.70美元至6.50美元,調整至6美元至6.40美元,分析師預計為6.10美元。此外,該公司還預計本財年的收入將在438億至445億美元之間,此前預計全年收入在438億美元增至452億美元,分析師預計為442.9億美元。
重要經濟數據和事件預告
北京時間21:00:美國6月FHFA房價指數月率、美國6月S&P/CS20座大城市房價指數年率。
北京時間22:00:美國8月諮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美國7月JOLTs職位空缺(萬)。
次日北京時間凌晨04:30:美國截至8月25日當周API原油庫存變動(萬桶)。
次日北京時間凌晨03:00:美聯儲理事巴爾發表講話。
業績預告
周三早間:惠普(HPQ.US)、樂信(LX.US)、荔枝(LIZI.US)
周三盤前:高途(GOTU.US)、泛華控股(FANH.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