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蘇墨
近日,電視劇《不完美受害人》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和愛奇藝同步播出,引發社會強烈討論。該劇聚焦多元社會話題,深入刻畫受害者的自我成長及互助過程,劇情跌宕起伏,反轉不斷。同時,該劇透過人物在案件中情與法的徘徊,側面體現社會司法體系的進步,向觀眾普及法律常識,傳達出法律人性化的進程對于大眾的重要意義。6日,該劇研討會在京舉行。
《不完美受害人》制片人楊立業坦言,該劇的內核設定非常精細明確,探討的不僅是職場性侵、家庭暴力等具有直接沖擊力的個案和社會話題,更是要探尋大多數人在社會身份和自我認知遭受侵害時,會下意識地屈從和深埋難以啟齒的痛苦。
愛奇藝總制片人楊蓓表示,在創作的特色上,《不完美受害人》有著多面的突破,在塑造角色時拋棄了扁平、非黑即白的單一形象,劇中角色都是生動立體的。主創團隊將劇集定義為“灰色地帶的觀察室”,它觀察的是職場、熟人社會以及權力不對等的關系,劇集的靈魂是弱者的反抗和自省。該劇敢于將嚴肅話題呈現在公眾面前,引起大眾討論與社會反思,是對國產劇的一次顛覆與創新。
“辛路用簡單的野心家或賢妻來形容都太過標簽化。”劇中辛路的扮演者陳數說,作為妻子,無論是兩人談判離婚,還是辛路在董事會彈劾成功,以及故事中后期辛路對丈夫的規勸、制止、撫慰,每個層次里都包含著愛、恩、義的情感內核。陳數認為劇中的每一個角色,特別是女性角色都有屬于自己的表達內容和表演空間,因為人物和情節有著不同比例、不同重量、不同層次的“灰度”,表演就有了水墨深淺的美和渲染留白的空間。
中廣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表示,該劇題材的選擇和創作的立意,體現了現實主義精神的銳度和創作團隊關注社會生活的勇氣和力量。這部劇跳出了懸疑劇固有的束縛,讓懸疑涉案劇有更大的社會性和立體感。不僅涉及職場、性騷擾、性侵、家暴,還有更豐富的人性呈現——“怎么做一個好人,怎么做才是好人”。
首都師大文學院教授徐海龍表示,該劇非常真實地再現了一系列新聞案件,觀眾在觀劇中不斷地回憶自己在當時類似的媒介事件中的經歷,會迅速在作品中去印證以前媒介經驗。但這部劇沒有把大新聞和紀實體當做噱頭,沒有把媒介的流量紅利直接拿來,而是通過含蓄隱忍的表演,構建出復雜連綿的情感。他認為,這部劇把驚奇變為美感,把宣泄變為凈化,把沖動沉降為思考,將重大媒介事件中的情緒進行了升華,是一個從輿論喧囂到理性回歸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