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及旗下機構、相關控股股東、負責相關業務的高級管理人員合計被處以罰款(含沒收違法所得)71.23億元。與螞蟻金服同時,以騰訊為代表的其他公司,同樣亦得到了處罰。
(相關資料圖)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螞蟻集團因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包括存在引人誤解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侵害消費者知情權;未向部分客戶群體明示還款要求;未按規定處理部分消費者個人信息,以及違規參與銀行保險機構業務活動,包括違規參與保險代理、保險經紀業務;違規參與銷售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銀行理財產品、互聯網存款產品),被罰沒合計超37.62億元。
另據浙江證監會公告,對螞蟻(杭州)基金銷售有限公司處以7368萬元罰款。螞蟻金服被罰,更多地是一次對于平臺經濟的校正,特別是對于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互聯網模式的正本清源。可以預見的是,以螞蟻金服被罰為起點,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平臺型金融模式將會真正從野蠻生長期,進入到規范發展期。
2023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數據 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分析
近年,互聯網的卓越發展給經濟領域帶來了深遠影響,同時催生了全新的網絡經濟模式。這一進程進一步推動金融領域快速蓬勃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顛覆性創新,它為金融領域塑造了一種新興商業模式,這對網絡經濟及企業業務的維護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科技的創新與發展可被視為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催化劑。
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絡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新興領域。
2022年銀行業加強線上線下渠道協同融合,加快延伸金融服務觸角,不斷拓展數字化渠道服務新模式,持續應用最新金融科技提升全渠道服務。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柜交易筆數達4506.44億筆;離柜交易總額達2375.89萬億元;行業平均電子渠道分流率為96.99%;截至2022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客服從業人員為4.38萬人,全年人工處理來電6.41億人次。2022年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科技賦能,全面提升服務創新能力,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優化主要業務流程2.60萬個,培訓廳堂服務人員260.93萬人次、理財師59.86萬人次、客服熱線人員85.27萬人次、信用卡熱線人員64.90萬人次。
在支持實體改善民生,持續優化產品服務方面,截至2022年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包括小微企業貸款、個體工商戶貸款和小微企業主貸款)余額達到59.70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23.60萬億元,同比增速23.60%;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22.03萬億元,同比增長38.50%;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49.25萬億元,同比增長14%;全國脫貧人口貸款余額1.03萬億元,同比增長13.10%。同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聚焦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提升金融科技支撐能力,加強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有效提高消費者金融素養,筑牢個人信息安全防線。
在國內經濟領域,大量的小微企業正處在一個邊緣經濟實體的地位,多數位于貧困或落后的地區。由于融資渠道的狹窄、信譽度的低下和經營風險的高度,這些實體難以獲得傳統金融體系的資金支持。然而,他們對構建普惠性的互聯網金融系統的需求卻是強烈的,這也是互聯網金融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特別是對于小微企業,互聯網金融提供了更具包容性的服務和資源,顯著展現出其普惠性特征。在此環境下,所有的小微企業和創業個體都可以充分參與,無需擔心經營規模、信譽等級、企業類型、風險和年齡等因素的限制。重要的是,互聯網金融為農村地區和農民群體打破了時空的限制,讓他們能夠充分參與金融活動,實現了家庭經營所必需的資金支持,并確保了農村家庭財富的保值與增值。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阿里巴巴、京東等行業的先驅者和實踐者面臨著轉型和升級的壓力。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這些企業開始深入研究金融領域。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和市場的飽和,互聯網企業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和運營項目,以實現轉型和升級,這也推動了互聯網金融的持續滲透、拓展和延伸。目前,國內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領軍企業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等已經進一步開拓領地,或與金融企業進行深度合作,或設立金融子公司,或拓展金融服務,其金融業務的范圍和規模都在快速擴大,并覆蓋了銀行、基金、貸款等金融領域,形成了具有全金融業務的大型集團。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融資戰略報告》顯示:
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各個專利申請人的專利數量進行統計,排名前十的公司依次為:科陸電子、沃爾核材、飛天誠信、海能達、大北農、鴻利智匯、海聯金匯、桐昆股份、新大陸、諾普信。
互聯網金融領域催收標準
互金協會業務一部介紹了《互聯網金融 個人網絡消費信貸 貸后催收風控指引》國家標準(以下簡稱催收標準)研制和《互聯網金融領域嚴重影響從業機構正常運營的代理維權活動應對指南》(以下簡稱應對指南)起草情況,并就下一階段催收標準發布后的貫標、評估評議和聯合應對黑灰產侵擾工作機制建設等工作介紹了總體思路和整體計劃。
據介紹,互金協會近期還與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各類型金融機構和頭部第三方催收機構、金融科技公司、律師事務所、金融糾紛調解中心等相關從業機構進行交流,廣泛聽取催收標準的修改意見,深入探討催收業務規范發展以及應對違法違規代理維權等黑灰產的難點與對策。
與會人員從信用卡逾期債務催收業務實踐角度進一步調整完善了催收標準的適用范圍和催收工作規范,認為催收標準研制恰逢其時,有利于規范催收業務。會議深入探討了行業遇到的違法違規代理維權等黑灰產侵擾問題,認為應對指南針對性很強,具有可操作性。
《2023-2028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融資戰略報告》由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本報告對該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