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穿越,是前幾年輕小說和漫畫領域的熱門題材。最壯觀的時候,可能一個季度的新番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異世界題材動畫,出過一些熱門的作品,比如說《從零開始異世界生活》《Overlord》《為美好的世界送上祝福》《轉生成為史萊姆》等等。
一種題材的爆紅,會讓無數后來者聞風而動。前往異世界的主人公之多,十個泥頭車都創不過來。來自異世界的輕小說主編,八重神子小姐也有同樣感慨:“最近八重堂穿越異世的小說也太多了,哼,就對自己的世界如此不滿嗎?“
比較常見的套路,無非是換個身體、身份、性別,再度重開,但讀者也是會被作品不斷教育的,“重啟人生然后成為龍傲天”已經是多年前老套路,“異世界的舅舅再度回來”也不算新鮮。作者和讀者在玩著腦洞上的捉迷藏,新的故事點子已經被發現——去異世界,當個自動販賣機,當個社畜,當資本家,或者老老實實賺錢等著回老家養老。
【資料圖】
由于合規原因,一些比較狂野的作品將不會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內——轉生成為野外療愈溫泉,然后就可以大膽地說“有人進入我的身體~”,轉生成為〇〇然后通過XX征服世界——這種事情,回去自己看看就得了(雙手合十)。
轉生成為自動販賣機
故事的開頭中規中矩:主人公生前是一個狂熱的自動販賣機愛好者,因為意外被自動販賣機壓死了,然后轉生成為異世界的自動販賣機。某種意義上,實現了之前看過的網絡段子:”自動販賣機里面真的有個人!“
對于轉生之后自動販賣機被冒險者稱為”阿箱“,擺脫了電力和魔法桎梏,主要依靠和勇者交易獲得的“點數”來維生,多的點數還能解鎖自己的可售賣商品,技能和其他服務,主打的就是一個全方位支援服務。比較難能可貴的點是,盡管是魔幻背景的設定,在故事情節的初期,還是比較遵守寫實上的設定:這臺自動販賣機在初期是不會說人話的,只能說“你好,歡迎光臨”“好可惜”“謝謝,再見”常規的電子機械音。如何“雞同鴨講”地跟冒險者溝通,也是本作的看點之一。劇情后期,這個自動販賣機成為了神級輔助,各種各樣的冒險者都想獲得販賣機的賜福,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基于這個設定,也有一定的后宮向展開。
小說版還在連載中,動畫版將于7月正式更新,到時候對自動販賣機題材感興趣……不是,喜歡悠閑風格的冒險故事,可以關注一波。
轉生就是劍
泥頭車又把一個主人公創到異世界去啦,等主人公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有魔石吸收能力的大劍!但此時他仍是動彈不得,直到有一天一個萌萌的初心貓耳勇者,把他從石頭里面拔出來。后期劇情偏向于養成,主打的就是一個陪伴貓耳勇者成長,有一種養女兒的快樂感。作品中沒有明顯后宮,戰斗部分稍有開掛但不至于太離譜(畢竟是魔劍),純愛戰士大膽買入。
這個作品的離譜主要在于翻譯上,“轉生就是劍”,你本來期待會看到一些“劍劍”的故事情節,沒想到,最后竟然是養成展開——而且不難看。
大老板轉生當社畜
打工人轉生到異世界當社畜,太讓人聞者傷心見者落淚了——都重開了,不能讓我爽爽嗎?但如果這句話前面的限定是“資本家”,變成“財富自由人士轉生到異世界當社畜”,就會變得喜聞樂見。
小說的開頭真是集合打工人爽文之大成:財富自由的某位老板,在東京有三棟寫字樓兩家公司,在銀座買了大平層正準備好好享受人生的時候,嘎嘣一下被異世界傳送門吞了。傳送門的另外一頭連接著異世界的迷宮礦井,字面意思的被打入底層,開始了暗無天日的挖礦生活。
這部作品推薦直接從動畫入坑,大部分打工人都會對其中調侃的職場梗露出會心的笑容:第一話,歡迎老板下基層搬磚;第二話,參與毫無意義的內卷;第三話,快樂的員工培訓;第四話,瘋狂加班——哪個不是說到打工人心坎上。尤其是想到主角在“這個世界”曾經是“資本家”,轉眼就到異世界受苦受難,觀眾看這個劇有種“你也有今天”的喜聞樂見。哪怕是把牛頭人放到現代企業制度里,它也得按時按點打工,勤勤懇懇搬磚,是一個“被體制化”的牛頭人。
不過既然是異世界動畫作品,主打的就是輕松娛樂,不會有一些非常深入的思考和批判。所以在前半段的吐槽完成之后,后半段主角一路開掛(主要是在第三話忽悠了一個戰力拔群的龍娘入隊),在異世界的黑心迷宮里面完成企業重組、公司并購,重新走上異世界資本家巔峰——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的社畜生活》。
社畜轉生成為龍傲天
有老板轉生成為社畜的,就有社畜轉生成老板的。18年有一個老番劇,既寫了游戲行業打工人最可怕的噩夢,也寫了開“外掛”的快樂。
在游戲公司的工作的程序員鈴木(29歲),在某次連續上班30小時后,安然地躺在自己辦公桌下面。等到他再次睜眼的時候,發現轉生到了自己開發的游戲里面,沒有gm測試管理工具,除了三發“流星雨”之外什么都沒有。對于一個游戲開發人員來說,最可怕的地獄之一,就是死后到了自己開發的游戲里面——本來上班搞開發已經很苦了,死后還要到游戲世界里面debug,天天去找茬,真是做鬼都不放過打工人。
不出意外的話,意外要發生了。他轉生的地點剛好在骸骨大軍的行軍路線上,為了保命,只能把所有技能都交了,第一發流星雨打偏了,第二第三發正中靶心。兩發流星雨一波帶走骸骨大軍,一個人吃下所有經驗,從1級原地升到300級,后面的事情就比較常規了:重生在游戲系統里的開發者,等級拉滿地在異世界上天入地。
有人打工就有人選擇養老,《為了養老,我要在異世界存8萬枚金幣》的主人公,意外獲得了在兩個世界中穿越的能力,為了獲得一個安穩的老年生活,決定利用這個能力成為異世界掮客,在兩個世界中倒買倒賣——仔細想想,首先覺得好笑,就好像“比如有了任意門能力,我首先用它去送快遞”這種感覺,但想想,這是一個特別現實的選擇,這才是普通人在異世界生活中最有可能做的事情呀。
還有一些偏向于日常生活作品,《異世界悠閑農家》,體弱多病的大學生轉生到異世界以后開始得到萬能農具,字面意義地開始種地。《異世界居酒屋》,雖然人沒有去到異世界,但是這個神奇的居酒屋會有異世界的精靈和獸人來吃飯,類似某種“深夜食堂”,解決的問題也都是類似“如何保證啤酒正常供應”的小問題——這個作品還被《深夜食堂》的原作者推薦過,也是一種“跨界聯動”
有人說,異世界作品如此盛行,千篇一律,恰恰說明了讀者品味低下,不思進取。摸著良心說,輕小說、網絡連載小說,動畫作品,本質上都是一種娛樂產品,閑暇之時看看,只是圖個樂子。若是期待這種作品中能有什么說教意味,那不如直接看教科書了——而如何潤物無聲地升華主題,加入一些比較硬核的思考內容,應該是作者和編輯的工作。換言之,不是這屆讀者不行,作者先想想怎么讓自己行起來,是更直接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