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正以更廣泛的視角看待自己的整體幸福感。
“富有”是一個主觀色彩很強的詞。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最近做了一項調查,旨在量化美國人對“富有”的定義。在被問到對自己和他人富有程度的看法時,受訪者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相關資料圖)
調查顯示,48%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稱得上富有,這部分受訪者的平均凈資產為56萬美元,在評估自己的財富時,他們提到了健康和家庭等非財務因素。
當被問到在美國需要多少錢才能算富有時,受訪者給出的平均數字是220萬美元,幾乎是上述自認為富有的人凈資產的四倍。
嘉信理財將這種現象稱為“財富悖論”,該公司投資者服務主管喬納森·克雷格(Jonathan Craig)認為,這是一個積極的跡象,說明人們正在以更廣泛的視角看待自己的整體幸福感。
克雷格說:“在財富方面,如今美國人不像過去那樣和與自己社會地位相等的人攀比,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懂得了即使沒那么多錢,擁有充實的經歷和人際關系也能讓他們更幸福。”
在設計調查問券時,嘉信理財列出了一系列選項比較有對立性的問題,比如“財富對你意味著什么……是A還是B?”之類。
同樣,受訪者考慮更多的是非財務方面的因素,也就是那些難以量化的因素。比如說,70%的受訪者稱,財富對他們更多意味著享受人生經歷,而不是擁有美好的事物。此外,70%的受訪者稱,財富對他們意味著不必因為錢而覺得有壓力,只有30%的人稱財富對他們意味著比自己認識的大多數人更有錢。
69%的受訪者稱,在工作與生活之間保持平衡比收入最大化更能推動財富的增長。還有類似比例的受訪者稱,他們更愿意擁有工作和生活的靈活性,而不是更高的薪水。此外,更高比例的受訪者表示,慷慨對待還在世的親人,比給他們留下遺產更重要。
克雷格稱,這些發現與嘉信理財顧問在與客戶互動中看到的情況相符。
他說:“當人們考慮管理自己的財務和積累財富時,考慮涉及的因素遠比金錢和投資本身更加個人化。”克雷格還稱,人們的確需要建議,但價格要合適,“美國人希望有能力管理自己的錢和投資,但不希望受到諸如獲得金融服務和幫助較高的最低限額和費用等傳統障礙的限制。”
文 | 肯尼斯·科爾賓(Kenneth Corbin)
編輯 | 郭力群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3年6月15日報道“Apple’s Expensive Valuation Seems Perplexing. These Factors Explain It.”。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