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人
北京中科博道旅游規劃設計院院長 宋媛
(資料圖)
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旅游研究與規劃設計中心總工程師 齊曉波
《法治日報》記者 趙 麗
記者:當下,研學旅行市場迅速發展,研學旅行需求強勁。您如何看待近幾年的“研學熱”?熱度背后是否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宋媛:研學的本質是在游中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世間百態,得生活真諦。但是,目前研學旅行由于教育機構和旅游機構兩大類服務提供商的不同特色,呈現兩種問題趨勢,一是枯燥化、乏味化,研學變成了景點+課本,景點+作業;二是旅游化、形式化、膚淺化,研學變成了單純的幾日游,學只停留在了表面。
由于我國的研學旅行是伴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而興起的一種新型課程方式,起步較晚,發展模式和規范體系尚不成熟,所以目前這個行業確實存在不少問題。缺乏科學系統的管理機制,管理標準尚不完善,專業性、規范性、安全性不足等問題都困擾著行業的發展。
齊曉波:研學旅行本身是“旅游+教育”跨界融合的新產品,既不是單純的傳統旅游產品,也不屬于純粹的教育內容。我國研學旅行發展較晚,加之界定模糊,目前為止還沒形成一套科學健全的行業標準,缺乏科學管理機制,導致研學旅行準入門檻較低,旅行機構、研學基地、研學機構的資質參差不齊。
記者:有專家指出,研學旅行產品與其他旅游產品的根本區別在于以“學”為主不是以“行”為主。然而,在實際運作中,不少研學旅行淡化了教育性和實踐性,幾乎等同于春游、秋游及夏令營活動,使研學旅行既少“研”,也不“學”。對于“游而不學”的問題,您怎么看?
齊曉波:由于研學旅行組織機構多為校外機構,機構不專業、課程設計及安全保障等措施不完善和不系統,有的研學旅行就是到此一游、拍照打卡,缺乏體驗和參與性,而研學導師要么只懂旅行,要么只懂教學,缺乏專業授課導師,成為研學旅行行業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就造成了“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的行業現狀。
宋媛:造成這樣的局面,有四個層面的原因:
首先是安全標準缺失,缺乏以學校為單位組織研學旅行的交通安全、食宿衛生、醫療防護等集體活動的管理標準;
其次是研學課程標準缺失,研學課程開發沒有納入學科教學計劃,課程的針對性不強,缺乏研學行業課程的教育標準;
第三,行業管理標準缺失,缺乏行業相關企業準入標準、退出機制和評價體系,研學旅行基地、機構的資質參差不齊;
第四,專業研學人才缺失,目前缺乏符合標準的研學導師,普通導游不熟悉教育,學校老師不熟悉旅行,導致研學效果受限。
記者: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研學旅行指導師證書目前存在考證亂象,有的機構以研學旅行指導師人才培養的名義亂收錢、簡單培訓后就可拿證等。如何規范,培養研學旅行行業專業人才?
宋媛:研學旅行導師應是復合型人才,具有教師與導游的雙重職能,既要善于研學輔導,又要善于旅行組織,綜合素質要求很高。但因為統一規范認證的缺失,目前市場上存在考證混亂、機構亂收費等現象。
隨著社會對研學旅行越來越關注、研學活動日益常態化,研學導師也愈發重要。相關部門應就研學旅行導師管理、資格認證盡快形成統一的管理規范和標準,同時各大旅游大專本科院校也應結合市場需要,培養相關方面的專業人才、給予研學導師更多關注和更高要求。不僅如此,還應培養關于研學課程開發運營、研學旅行策劃咨詢、研學產品課程設計、研學活動實施指導、研學安全管理、研學機構運營服務等各類復合型人才。
齊曉波:針對亂象,建議一方面規范管理“研學培訓指導師”培訓機構,遏制亂收費、違規培訓、亂發證現象,另一方面盡快出臺國家標準,制定研學旅行指導師職業技能標準和詳細的申報條件,引導研學旅行導師規范化發展,引導研學旅行行業健康發展。
記者:目前研學市場主要分為國內研學和海外游學市場,這兩種模式是否需要分類管理?
宋媛:針對國內研學和海外游學,應該統一標準、分類管理。在治理方面,兩者的側重點不同:
國內研學一般時間較短,不存在太大的文化和語言差異,治理重點在于研學機構的資質準入、課程的標準性和規范性,研學服務的質量和行程的安全保障等。
海外研學由于時間長、距離遠、語言文化差異較大,所以對于承辦機構的資格要求應該更高、管理更加嚴格。同時海外研學由于國外當地合作機構的研學課程已經比較成熟,治理重點在于國內組織機構的規范性、當地合作機構的資格和規范,安全的保證、收費的合理性等方面。
齊曉波:相較于國內研學,國外研學項目在產品課程設計、旅游安全、管理部門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尤其是安全問題突出。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海外研學中介機構、旅行社等的資質審核,規范市場行為,推動海外研學的規范化發展。
記者:調查顯示,我國研學旅行市場剛剛發端,存在著良莠不齊、高度分散的問題。如何能讓這一市場在向上發展的基礎上,使其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
宋媛:目前,旅游部門雖然出臺了研學旅行服務規范,但主要規范的是導游服務和旅行社國內旅游服務等。教育部門和旅游部門聯合制定既符合教學計劃和目標、又能保證研學過程安全和規范的統一標準迫在眉睫。
齊曉波:針對目前行業問題,建議由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委聯合牽頭,協調各部門,盡快出臺研學旅行管理辦法,制定詳細的行業標準和管理細則,規范研學服務流程,建立研學市場監管體系,圍繞主管部門、研學機構、研學基地、教師資格、研學內容等方面,規范發展方向,制定詳細實施方案。同時,健全安全保障措施,加強安全意識和安全培訓,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規范和應急預案,以確保研學旅行活動的安全性。具體來說有三點:
規劃引領,構建系統化的研學產品。針對不同的研學旅行資源,以市場為導向,結合學校教學要求,創新開發不同類型、不同體驗、多層次的研學旅行產品,推動研學與旅行的有機結合和深入融合。
充分發揮研學旅行聯盟作用,推動行業服務標準化。通過行業協會,制定相關行業發展標準和細則,推動市場、品牌、協作、服務等多方面專業化發展。
健全監管機制,推動研學旅行管理規范化。要高標準建立研學旅行市場準入機制,提高準入門檻。要加大教育、文旅等多部門的聯動,形成以政府為主導,多部門負責的聯動體系,為研學旅行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和保障。要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充分發揮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監管和研學協會自律的協作互補作用,形成監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