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自去年大規模軋空以來,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已失去了其在鎳市場一個關鍵領域的基準地位。法國Eramet SA首席執行官Christel Bories表示,上海有色網(SMM)編制的一個指數“已成為”鎳鐵定價基準。鎳鐵是一種用于制造不銹鋼的金屬。Eramet稱其是世界第二大鎳鐵生產商。
去年3月危機爆發后,LME面臨諸多挑戰,其中之一就是鎳合約的重要性下降。當時,該交易所通過暫停交易和取消數十億美元的交易來應對鎳價飆升。LME也因此成為對沖基金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和交易公司Jane Street的法律行動目標,以及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的執法調查目標。
自去年危機以來,不同種類鎳的價格出現了大幅分化。雖然LME合約歷來是全球鎳行業的參考價格,但只有約25%的鎳產量是在該交易所交割的純金屬形式。其余的則作為中間產品——比如鎳鐵——直接用于鋼鐵和電池行業。
“市場基本面與LME倉庫實際儲存的產品之間越來越脫節,” Bories表示。“LME的問題在于它為純鎳定價。與此同時,純鎳的使用越來越少。”
鎳鐵僅占全球鎳產量的10%多一點。Bories稱,鎳生鐵和硫酸鎳市場也越來越多地使用指數而不是LME作為基準,這兩種產品加起來占全球產量的60%或更多。
這種轉變令鎳生產商和消費者感到頭疼,因為他們買賣的產品價格與LME的價格脫節,而LME的鎳合約卻沒有真正的對沖替代品。
LME制定了一項行動計劃,以重建對其市場的信心,其中包括努力推出一個交易非純鎳的新平臺。盡管如此,其目前的鎳合約仍在苦苦掙扎,與危機前的2022年2月相比,4月份的日均交易量下降了56%。
LME軋空并不是鎳價出現分化的唯一原因。盡管鎳金屬市場仍然相對吃緊,但印尼中間鎳產量的迅速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壓低了它們的價格。
建造幾家將中間產品轉化為精煉金屬的新工廠預計將有助于縮小這一分化。LME已表示,將“加快”審批企業按其合約交割金屬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