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功以才成,業由才強。人才資源是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優勢是一個地區、一座城市最根本的優勢。近年來,蕪湖市灣沚區不斷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貫徹落實該市“紫云英人才計劃”,傾情打造“津梧桐”人才服務品牌,與各類人才共享機遇、共筑夢想、共贏未來,逐步形成城市與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精準引才,讓產業和人才“雙向奔赴”。立足區域經濟發展優勢,堅持以業聚才,以才興業,依托安徽新蕪經濟開發區和蕪湖通航產業園兩大主陣地,聚焦灣沚區航空產業等“一新一輕一重”主導產業,為各類優秀產業人才創新創業提供“用武之地”。深入實施“雙招雙引”一號工程,強化正向激勵,加大“揭榜薦才”的引才力度,鼓勵以商引才、以才引才、以才薦才。啟動“才聚灣沚高校行”“百企進校園”招聘活動,常態化開展好各類青年人才招聘推介活動,繪制產業引才地圖,“連線”高鐵沿途、長三角院校和云貴地區,定期赴省內外高校舉辦專場招聘會,拿出“貨真價實”的就業崗位,精準招引行業緊缺人才,2022年新引進大學生8062名。聚焦航空領域,用好人才載體,實現以產聚才,擴充百家航空航天企業體量,精心打造航空產業園區,集聚優勢產業人才,目前園區已集聚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軍人才9人、省“特支計劃”創新創業領軍人才2人、創新創業領軍人才10人、創新創業高端人才24人,形成了一批省、市、區級產業創新人才團隊。
精細育才,讓平臺和人才“攜手并進”。堅持系統化推進人才培養工作,全力建好人才“蓄水池”。實施產學研教融合發展戰略,建設公共實訓基地、紫云英雙創學院,依托區內高等院校,開設產業課程,開辦“冠名班”“訂單班”,選聘“產業教授”。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集中優質資源,搭建人才對接交流平臺,構建技術創新體系,持續加強平臺載體建設,累計培建國家級創新平臺9個,省級創新平臺74個,入選省級人才(獎補)計劃64人次。圍繞市“鳩茲英才”、區產業創新團隊培育工程,培育了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等一大批本土人才。
精心留才,讓政策和人才“一拍即合”。堅持把人才政策創新作為工作創新的首要任務,建立與現代產業體系相適應的人才政策體系,先后出臺《“津梧桐”重點人才服務十條》等系列政策,逐步構建“津梧桐”人才政策體系。推進政策一體化平臺建設,實現人才分類認定、人才政策申報“一網通辦”,人才發展一幫到底、政策兌現及時高效。配備服務專員,設立“津梧桐”人才驛站,為重點人才提供住房保障、金融服務等10大類29小項服務。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的支持力度,實現面試到安家的全過程支持,分層分類給予人才購房、租房、安家專項獎勵和補助,首創“樂業周轉金”新概念,助力高校畢業生在灣沚購房“零首付”、還款“無憂慮”。
精確聚才,讓城市和人才“共贏未來”。以城市品質提升服務品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各類人才干事創業創造良好環境。在全省率先組建區級人才發展集團,開展跨區域人才交流,與全國各地優質人才公司、高校院所、重點研發平臺戰略合作,探索構建“引培+服務+資本+產業”業務模式,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項目鏈、生態鏈的深度融合。常態化舉辦人才沙龍、人才體驗日等“津梧桐”系列活動,暢通交流渠道,傾聽人才呼聲,不斷增強為才服務的“溫度”和“熱度”。強化后勤服務保障,悉心照顧人才的“衣食住行”,切實解決好子女教育、配偶安置、醫療保健等“關鍵”事情。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營造尊重人才、見賢思齊的社會環境,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政策環境,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環境,全力打造好人才安居樂業的沃土、匯聚天下英才的磁場,讓人才立于城市舞臺C位。
(殷瓊 作者系蕪湖市灣沚區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