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玩網游的素質怎么都這么差,到處充斥著辱罵、戾氣也很重....
北京星權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甄景善接受法制日報采訪時表示,這既是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反映,玩家隱藏在網絡里,說臟話、罵人等成本很低,往往不會受到任何負面影響;也是人們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舒緩壓力、宣泄情緒的一種出口;同時,也有一些游戲開發者為了增加游戲“黏性”,激發玩家爭強好勝、逞兇斗狠的特性而故意為之,或放任這一現象。
“現階段,對于網游中辱罵他人等問題的處理,往往依賴于游戲開發者、管理者的內部制度,處理方式也通常是技術手段,包括采取禁言、封號、屏蔽關鍵字等方式。”甄景善說,但如果罵戰升級,影響到現實生活,或侵害了現實中相關主體的合法權益,辱罵者可能被追究法律責任。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律師馬麗紅說,游戲本是用來讓人放松的,但充滿戾氣的網絡游戲環境顯然與此背道而馳。玩家動不動就開罵,是因為覺得有網絡的屏障,自己可以“全身而退”;網絡游戲平臺的懲罰機制也不完善、不嚴厲。
有玩家提出:“我罵的不是具體人,而是虛擬角色、賬號,難道這也違法?”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按照民法典規定,現實中的人有人格權,而其游戲賬號實際上是人格權在網絡中的一個延伸,所以,辱罵他人賬號及虛擬角色,可以理解成對現實生活中他人人格權的一種侵犯。“根據民法典規定,游戲賬號和網絡昵稱等,比照姓名權進行保護。”
還有玩家稱,被罵后自己難受了很多天,但維權是個難點。去法院起訴,不僅需要獲得對方的個人信息,還要及時留存相關證據,訴訟費時費力,也未必能得到一個自己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