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通訊員安培、李妙然4月26日消息:作為全球第一大癌,乳腺癌也是年輕人最常見的癌癥,每年有超過5萬的40歲以下婦女被診斷為乳腺癌。這其中有不少年輕女性,不僅對術后的體型有一定的要求,更希望能在治愈后懷孕生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備孕途中,卻發現乳腺癌
上個周末,35歲的陳女士在紅房子醫院成功分娩了一對龍鳳胎寶寶,笑容久久洋溢在這位幸福媽媽的臉上。但誰能想到這是一位曾經罹患乳腺癌,歷經手術和放化療的媽媽呢?
3年前,正在備孕的陳女士偶然摸到乳房上長了一個腫塊,到紅房子醫院乳腺科就診后,醫生高度懷疑乳腺癌。手術迫在眉睫,醫療團隊了解到陳女士有著強烈的生育愿望。但是,這可能會和乳腺癌的常規治療發生沖突。
放化療是乳腺癌的綜合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患者術后還要進行長達5-10年的內分泌治療。經歷化療還能生育嗎?如果要完成內分泌治療會不會錯過最佳生育時機?懷孕本身會不會影響疾病康復?
既要根治疾病解除危機,又要為將來生育健康寶寶做好打算,看似兩難的問題擺在了醫生面前。
來自乳腺科、產科、婦科、中西醫結合、病理、放射、遺傳、輔助生殖、藥學等各領域的專家展開了MDT(多學科)會診,最終為陳女士制訂了個體化乳腺癌治療和生育力保存方案。會診建議陳女士在乳房保乳根治術后進行個體化促排實施胚胎冷凍,后續進行輔助生殖。該方案充分考慮陳女士的腫瘤情況,采用來曲唑控制性促排,避免了機體過高的雌激素水平對乳腺癌的不利影響,也不會增加乳腺癌的復發風險。
化療8次,她終于迎來自己的龍鳳胎
很快,乳腺科團隊為陳女士做了保乳根治術,手術非常順利。但根據手術后的病理結果,陳女士仍需化療。而此時,距離化療的窗口期只有半個月。乳房保住了,那陳女士的生育夢想呢?
因為有了之前MDT會診的整體方案,陳女士早就對腫瘤治療、生育力保存的利弊做了充足的準備。在專業人員的幫助下,陳女士果斷地做了冷凍胚胎的決定。輔助生殖與乳腺科醫師密切配合,在最快的時間里完成促排,獲卵8枚,體外受精后成功凍存胚胎3枚。
帶著對新生活的期許,陳女士開啟了自己的內分泌治療。兩年的時間里陳女士經歷了8次化療,30次放療,在克服了種種副作用后,她終于迎來了盼望已久的時刻。
當陳女士再次來到乳腺科門診,經詳細評估,醫生告訴她可以暫停內分泌治療半年后備孕。2022年6月,陳女士移植了一枚胚胎。但遺憾的是,這枚胚胎竟然意外地生化妊娠了。在陳女士強烈的生育意愿促使下,輔助生殖團隊詳細評估子宮內環境后,進行了再一次的嘗試,8月份,余下的兩枚胚胎一并移植。三年的堅持,醫生的悉心治療,陳女士一家的積極配合,讓生育夢終于如愿,這一次兩枚胚胎都存活了!
在乳腺腫瘤、輔助生殖、生育力中心、產科、新生兒科等科室的通力合作下,陳女士最終迎來了自己的龍鳳胎寶寶,這也是我院首例乳腺癌患者采取生育力保存方式分娩的寶寶!?分娩后陳女士表達了母乳喂養的需求,母乳喂養專科團隊一直跟進提供全程指導,患側乳房因接受過放療失去了泌乳功能,對側乳房經科學指導,產后第3天泌乳量就達到了200ml。
據悉,乳腺癌雖然高發,但其早期整體預后較好,在早期發現、有效治療的前提下,是可以實現治愈的。根據目前的證據,規范治療后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生育不增加乳腺癌的復發風險。但乳腺癌的化療時間長,且會損傷卵巢功能,導致患者閉經或提早絕經,是生育力的一大“殺手”。對于有生育愿望的年輕女士,治療后往往會產生焦慮、內疚的情緒,而生育力保存,為她們的生育夢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