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慧君編輯|曹杰軍
(資料圖)
數據來源|iFinD
從醫美原料到護膚品、化妝品,再到食品、飲品,乃至寵物用品、織物、口腔、生殖健康等領域,如今到處可見玻尿酸添加的噱頭。不論是人為也好、自然趨勢也罷,各行業的商家們已經成功打造了一個“萬物皆可玻尿酸”的消費時代。
這背后,有一家公司異軍突起,憑借玻尿酸原料業務打開了知名度,并成功破圈,拓展了護膚品、食品等業務。這家公司就是華熙生物,成長到今天,它的成功離不開營銷推廣的幫助,但如今,卻也受到了反噬而來的桎梏。
連續5年下滑,凈利率跌至15.12%
根據2022年財報,華熙生物去年全年收入達到63.59億元,同比增長28.53%;歸母凈利潤9.71億元,同比增長24.11%。
對于一家正處于上升期的公司來講,這個成績可謂亮眼;但縱向相較來看,2021全年,華熙生物營業收入為49.48億元,同比增長87.93%,規模增加了超23億元。在增量上,華熙生物已經開始踩起了“剎車”鍵。
效益上來看,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8—2022年,華熙生物凈利率由33.56%下降至15.12%,已經下降至不足當初的一半。
為什么在醫美、化妝品、食品三大領域全面開花的華熙生物,反而會出現下滑的情況呢?
這也要從華熙生物的轉型開始了解。
早在2007年,華熙生物就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透明質酸(玻尿酸)生產商。這期間,華熙生物還同步進行著向產業鏈下游的拓展:例如,2004年就啟動透明質酸入食普通食品的申報;2005年時將玻尿酸替代化學保濕劑用于隱形眼鏡護理液等。
2012年,華熙生物推出了第一個國產的交聯透明質酸真皮填充劑“潤百顏”,開始正式向醫美領域拓展,醫療終端產品收入占比大幅增長,成為業績新一代的增長驅動力;2015年時,醫療終端產品收入占比達到37.39%。
2016年,華熙生物旗下推出的“潤百顏”品牌登陸天貓商城,正式開始拓展下游護膚品業務。隨后又陸續推出“夸迪”“米蓓爾”“BM肌活”等多個護膚品牌。截至2022年底,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的營業收入已達46.07億元,占比72.45%,成為核心的支柱業務。
2021年初,時隔多年后國家衛健委終于批準通過華熙生物在普通食品中添加透明質酸鈉的請求。“玻尿酸食品國產化”的時代來臨,華熙生物瞄準健康食品領域,迅速推出了“黑零”“水肌泉”“休想角落”等品牌。
由此來看,華熙生物在全產業、多領域拓展的野心已經布局多年,尤其是功能性護膚品領域。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20—2022年3年時間,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的增量分別是全部收入增量的95.26%、85.23%、91.26%。
而眾所周知,醫美、護膚品所處的正是資金密集型產業賽道、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營銷成本。2020—2022年,華熙生物所支付的銷售費用從10.99億元暴漲至30.49億元,增幅達177.43%;同期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從41.75%增長至47.95%。
相比同為醫藥耗材行業的上市公司愛美客,前者2022年凈利率高達65.38%;而華熙生物僅為15.12%,效益性遠低于可比公司。
合成生物技術是未來發展關鍵
實際上,華熙生物已經做到了全球玻尿酸生產商的龍頭位置,行業天花板觸手可及。出于公司發展的需要和長遠考慮,向產業鏈下游拓展順理成章。
拆解其利潤結構后可以發現,身為原料商和耗材供應商的華熙生物處于產業鏈上游,整體可獲得的利潤相當可觀。
縱向來看,近五年華熙生物平均毛利率區間在76.99%—81.41%,不過近兩年產生了下滑趨勢。其中醫療終端產品的毛利率最高,常年高于80%,但也已經連續4年下滑。
顯然,向“大而全”發展的華熙生物沒有做好既要、又要的多邊工作。
對比在醫美賽道專精的愛美客,2022年全年綜合毛利率高達94.85%,一舉超過了貴州茅臺91.87%的毛利率,也被譽為醫美中的“茅臺股”。
也許是華熙生物的業務發展已經接近飽和狀態、也許是成本上的控制出現了問題。但不論如何,這并不是一個樂觀的趨勢。
尤其是當布局多年的肉毒素合作落空后,華熙生物更需要尋找新的增長極。繼醫美產品、功能性護膚品之后,顯然健康食品是華熙生物下一個拓展的領域。
在近兩年華熙生物推出的多款功能性食品中,一款玻尿酸飲用水“水肌泉”吸引了大眾的關注和討論。銷售頁面中,這款飲用水給出“可以喝的‘玻尿酸’”“雙重饑渴”等廣告詞,對產品效果進行暗示和鋪墊。
今年2月,這款產品受到了上海市消保委的點名,指出國家衛健委審查的僅僅是“安全”,但相關企業想賣的卻是“功效”,對玻尿酸食品的亂象進行了質疑,并希望給出權威的證據證明。
文章發布后,玻尿酸食品的亂象受到了一定的打擊,而口服玻尿酸的多款食品也被質疑為是新包裝的一種美容智商稅。
從醫美到護膚品到食品,華熙生物的經營重點好像從科技實力已經轉向了營銷推廣,操弄噱頭的經驗越來越純熟,此次宣傳的“翻車”或許會對華熙生物經營策略的反思有所幫助。
4月3日,華熙生物召開媒體溝通會,指出合成生物技術是未來發展的關鍵,希望通過利用人工合成生物成分來降低提取成本。不過目前尚處在中試階段,并未實現量產化。短期內,可能較難實現效益的回升。
睿藍財訊出品
文章僅供參考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來源:睿藍資本(ID:realan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