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雨山頭荔枝熟。
(相關資料圖)
六月,荔枝迎來產銷旺季,謝銳冰天未亮便起床采摘荔枝。剛剛摘下的荔枝第一時間就要送往工廠,那些荔枝按照訂單一一分類、打包,有些運往當地超市、水果店,有些通過快遞送到五湖四海的消費者手里,還有一些漂洋過海,飛向歐洲、北美洲、東南亞。
謝銳冰是廣州市從化悅野果蔬專業合作社的社長,8年前,他回到家鄉創業,從事荔枝種植。“讓家鄉的好東西走出去”,這是謝銳冰創業的起點,也是支撐著他一路走下去的信念。
返鄉天地寬
2015年,30歲的謝銳冰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回鄉創業。
他的家鄉在廣州市從化區溫泉鎮桃蓮村,村子只有2000多人口,周圍都是些村鎮,機會不多,大多年輕人都選擇去大城市打拼。
剛回村時,很多人問謝銳冰,“回來能干啥?”
謝銳冰也不知道,他想,村子要發展,應該要將村子里的東西賣出去。當時電商發展已經成熟,但許多鄉鎮地區還未覆蓋,謝銳冰和幾個做過電商的朋友合計一番,決定干農村淘寶。
謝銳冰在村子里開了農村淘寶服務站,幫村民們代買東西,收發快遞,村民大多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在村子里干農活、帶孩子,很少接觸到網購。
即使有網購的需求,當地物流也不方便,送來的快遞只能去鎮上或市里取。謝銳冰的農村淘寶站點開設后,村民便可以直接在村里收寄快遞,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越來越多來自外面世界的“新鮮物品”出現在村子里,有大品牌的洗潔精、最新款的智能手機,還有物美價廉的空調和彩電。
隨著村民們對網絡淘寶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謝銳冰也開始試著通過農村淘寶,將村里的東西往外賣,大多是春耕時賣賣農具、肥料和農產品,但訂單量一直不大。
謝銳冰始終記得回村時的初衷,正值遇到農村淘寶轉型,淘寶戰略轉向銷售家電為主,謝銳冰覺得和他最初想做的事情逐漸有了偏差。
于是,在他的鄉村淘寶站點已經初具規模時,謝銳冰決定再次轉型。
去果園,種荔枝
從化是荔枝的重要產地,桃蓮村依山傍水,最出名的荔枝是大紅荔枝,此前從化評“一村一品”時,大紅荔枝是桃蓮村的代表。
謝銳冰想到應該“靠山吃山”,從荔枝入手,2018年,他和朋友一起湊錢,承包下幾十畝的荔枝林,成立了從化悅野果蔬專業合作社。
剛創業時資金短缺,為了省錢,幾個人既當老板又當工人,從選種、種植、施肥到打藥,全都親力親為,但因為缺乏種植經驗,走了很多彎路,結出的果子品質不好。
謝銳冰去請教了許多老果農,才發現是施的肥料有問題,經過數次改良,謝銳冰的荔枝園終于迎來第一次收成。
荔枝種出來了,當務之急是在荔枝新鮮度最好的時候將它賣出去,但因為運輸效率不高,產品知名度不夠,荔枝的銷量一直不太理想。為此,謝銳冰想了很多辦法:一邊聯系當地的水果店和超市,一邊運營自己的電商平臺。
去年荔枝季,他通過合作伙伴得知,建行協助政府搭建的從化“花時間”智慧文旅小程序,這個小程序的主要功能就是向用戶推薦從化的旅游景點和地方特色農產品,而謝銳冰的果園剛好就在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周圍,通過朋友的介紹,建行的項目經理來到了謝銳冰的果園進行考察。
“其實我的心里有點忐忑的,我擔心以當時果園的規模,不夠資格上這個平臺。”但出乎謝銳冰意料的是,建行的考察人員對他的項目十分上心,不但讓謝銳冰的果園進入了“花時間”智慧文旅小程序,還上線了“從化荔枝果園匯總”欄目,“里面列明了我們果園荔枝信息,還有地址和聯系方式,后面陸陸續續有電話打來想了解和訂購我們果園的荔枝。今年,從化‘花時間’智慧文旅小程序又顯示從化游‘荔’路線,我們果園剛好靠近其中一條線路,借著這陣‘東風’,每天入園采摘的人來了一批又一批,批發零售一起搞。”
銷量上去了,收入上去了,果農們的嘴角也跟著揚上去了。站穩腳跟的謝銳冰開始想著擴大種植面積,向更多外部渠道輸出從化荔枝。
“果園運營了一段時間后,發展出了很多穩定的客戶,但是我想把項目做的更大一些,這樣會進一步提高產量,也能供應更多的渠道,唯一的問題還是資金。”
彼時,建行剛剛和謝銳冰最大的收購商華隆果菜簽訂了荔枝產業供應鏈貸款項目,成功獲批了廣州地區首筆1000萬元的荔枝產業供應鏈融資項目。
作為上游企業,華隆果菜可以通過供應鏈貸款預付賬款給部分農戶,從源頭解決農戶融資難的問題,切實為荔農紓困。
“客戶的資金更充裕,回款效率也更高了”。
在謝銳冰的努力和建行的政策扶持下,荔枝的銷售渠道逐漸打開,幾年間,謝銳冰的種植規模從幾十畝擴大到了300畝,除了自己的果園,他也收購其他果農的荔枝來賣。
合作社穩定運轉,但謝銳冰卻并不滿足于現狀,種植荔枝幾年,他發現果園里的槐枝比不上井崗紅糯那么受歡迎,產生的經濟效益也不如井崗紅糯那么高,他想試著改良荔枝品種。
聽起來簡單,但真正做的時候,謝銳冰才發現沒那么容易。
荔枝換種,種出香甜生活
在荔枝種植產業,存在非常明顯的“大小年”現象,一年高產,一年低產。大年的荔枝產量豐富,市場供應充足,賣不上價;小年荔枝賣價高,但荔枝產量少,有時整個果園只有零星幾棵樹掛滿果。
小年不掛果,大年果價賤,一直困擾著荔枝行業,也困擾著謝銳冰和當地農戶。
謝銳冰四處學習,了解到可以通過高接換種,將原本經濟效益低的傳統品種,通過嫁接的方式,改良成每年都可以穩產穩量的優質品種。
辦法有了,難點是沒錢,謝銳冰算了一筆賬:人工費用、維護費用,每年差不多需要100萬元,荔枝生長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也就是說至少要投入300萬元,才能初見收益。
初始成本高,謝銳冰只能邊干邊試,用賣荔枝的收入去負擔改良品種的支出。
就在謝銳冰緩慢摸索時,今年,建行從化支行的客戶經理黃燦堯通過華隆果菜聯系了他,說他們合作社是從化區荔枝優良新品種示范推廣項目高接換種試驗單位,可以為他們提供貸款支持。
達成合作意向后,黃燦堯去果園走訪,恰巧果農正在采收,快速采摘下已經成熟的果實,修剪枝葉,有序裝進塑料袋中。
“親身走進謝社長的果園后,我發現果園運行十分有序,謝社長跟我說,他們一般凌晨一兩點鐘就開始采摘荔枝,旺季的時候要忙一整天,我當時很受觸動,覺得在山村里開辟這樣一個果園實在是太不容易了,鄉村致富真的是靠這些人的汗水,一點一點達成的,因此我也想竭盡所能幫助他們。”
在建行的幫助下,謝銳冰的“嫁接資金”終于獲得了妥善解決。果園的高接換種項目又能繼續推進了。“荔枝換種是個技術工程,嫁接和后期的培育都需要非常細致,所以我們和很多農業相關的專家和學者展開了合作,由他們幫我們完成嫁接和培育的工作。”
除了品種的更新,謝銳冰也開始擴充自己的冷庫面積,提升產品的新鮮度。同時,謝銳冰也開始把家鄉的荔枝帶出國門,銷往歐洲和東南亞其他國家。
回顧這幾年的創業歷程,謝銳冰覺得最大的難題就是貸款,農企農戶沒有抵押物,很難貸到大額資金,往往是限制多,額度低,之前他遇到資金緊張的時候,只能通過一些小貸公司去借,有些算下來年化利率達20%,但為了合作社的運轉,也只能硬著頭皮借。
因此,建行提供的貸款對于謝銳冰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資金有了,終于又可以大展身手”,他相信總有一天,桃蓮村的荔枝也能像水廳荔枝一樣,走出從化,致富桃蓮,惠及村子里的每一個果農。
如今,謝銳冰的愿望正在悄悄照進現實。
今年,從化區已出口荔枝175批次,出口數量達3250噸,出口金額4525萬元。通過空運、海運等方式出口至六大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化荔枝出口量創下歷史新高。這其中,便有許多桃蓮村的荔枝。
村子里,大多小路已經修好,不再泥濘,荔枝物流開始成型,每年都有專門的物流公司上門收荔枝,村民陸續起了新房,買了汽車。
果園里,荔枝果味濃郁,香氣彌漫,農人臉上的笑容香甜,充滿希望。
謝銳冰的故事只是建行助力鄉村振興、助農扶持計劃的案例之一。
近年來,建設銀行打造了“鄉村振興貸款”系列特色產品,圍繞糧食安全、鄉村產業、鄉村建設、鄉村發展等重點領域,持續加大涉農信貸投入。截至2023年2月末,建設銀行全行涉農貸款余額突破3.2萬億元,增速超過8%,越來越多農人的資金困境得到緩解,增收致富前景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