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資料圖片)
2020年,就讀于福州第三中學的鐘子謙同學分別收到清華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他被榕城家長們譽為“鐘神”,媒體也曾多次報道鐘子謙的故事。
子謙媽媽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直堅持寫日記,記錄子謙成長的點滴,受智慧海都APP教育頻道的邀請,她整理了自己于子謙幼兒到高中畢業期間所寫的育兒日記,匯編成十一個主題篇章,講述福州一個普通家庭的育兒故事,唯愿帶給廣大讀者些許啟迪和力量。
優秀的團隊,優秀的老師,很好的資源,以及孩子自己有明確的目標,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投入大量時間鉆研,這些都是關鍵的因素……
第三篇章特長
信息學之路
怎么提升信息學競賽水平
最后,我想聊聊我所認知的關于怎么提升信息學競賽水平。
一、要足夠的時間投入。每個孩子的規劃和目標不同,所要投入的時間是不同的。子謙從小學五年級暑假走進信息學到高二暑假獲IOI金牌,整整6年,投入的時間是很多的。這6年,如果把周末和寒暑假時間都平均到每一天,小學那一年平均每天有達2.5個小時,初中三年平均每天有達3小時,高一這一年平均每天有達3.5小時,高二這一年平均每天有達5小時以上,這六年時間子謙花在信息學的總時間達7300小時以上。
二、要科學計劃。科學計劃,包括時間和內容,子謙初中階段周一到周五的晚上9:00-10:00,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這個時間段是屬于信息學的時間。這個相對固定的時間給了信息學,就容易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計劃中除了時間還要有完成的內容,例如第一周學習排列組合、第二周學習圖論、第三周學習貪心算法、第四周學習深搜與廣搜等,內容根據自己階段性學習情況而定,或者近期看一本信息學的書,分成多少天看完,每天看多少頁。
同時每個階段心中有個小小目標,例如小學或初中的學生可以確立一年后爭取獲普及組一等獎作為自己的目標,即“立個flag”,這點上也有點像孩子們鋼琴考級,每年定一個目標級,圍繞這個目標不斷練習和提升。
三、要有好的資源。競賽資源也是孩子取得進步必不可少的因素,資源包括優秀的教練、優秀的團隊、前沿的資料,這三大資源,缺一不可。全國信息學競賽的強校都是這三者的完美結合,也是一種傳承的力量。
子謙是很幸運的,小學階段就能接觸到信息學,而且能進入福州三中這個優秀的團隊,遇到優秀的老師(教練),分享到很好的資源。
寒暑假時,教練一般會推薦孩子們參加一些線下集訓交流活動,有省內的,也有省外的。是否參加集訓,家長應該多聽聽孩子和教練的想法,適合孩子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與同屆的信競同學相比,子謙外出集訓的次數算是不多的,尤其是取得NOI金牌后,他外出時常常是扮演小老師的角色。我感覺子謙選擇是否外出集訓的標準主要是看兩方面,即參加報名集訓的學生水平和課程的安排。他覺得老師都是很好的金牌教練,但老師授課的內容與學生程度是匹配的,所以最好是報名參加集訓的學生水平與自己相當或者部分略高于自己,還有安排的課程最好是自己確需提升的知識點。
四、要專注地全情投入。子謙2019年5月進入信息學國家隊后,為備戰國際信息學奧林區克競賽,6月5日—8月1日月參加國家隊集訓,國家隊四位選手基本放下其他的事,近2個月時間全力以赴地做好備戰這件事。6月5日至6月25日在南京外國語學校集訓(期間休整3天),6月25日之后到廣東中山市中山紀念中學集訓。集訓期間上午模擬IOI比賽,每天上午做一套題5個小時(相當于一場比賽),下午組織學習和討論,晚上是反思總結。教練們將比賽中可能會遇到的現場情況、答題策略以及可能會遇到的意外,都與選手們進行分析和研判。高手們的對弈,可能更多比的是心態,教練們在為選手們放松心態上也給了很多幫助。
五、要走出舒適區。子謙在分享信息學學習的經驗時,他重點講了三點:一是平時的訓練競賽化。從做題速度,方法和心態等各方面不斷磨煉自己,平時努力養成競賽的節奏。二要有全局觀念,講究策略。每一次練習或競賽,都要全面權衡,不要死磕一道題,鉆牛角尖,不會的,先放一放,一會再來。在平時訓練中如果實在不會的,可以請教老師或同學,也可以自己通過網絡或查閱相關資料解決。三要走出舒適區,勇于自我挑戰。
信息學學子們走出舒適區就是不滿足于淺嘗輒止,要有計劃,主動多挑戰難度系數,不斷突破自己,挑戰更高水平。有的人說在信息學方面取得好成績的孩子都是因為天賦高,天賦只是一方面,優秀的團隊,優秀的老師,很好的資源,以及孩子自己有明確的目標,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投入大量時間鉆研,都是關鍵的因素。
還記得2019年冬令營開幕式上,主持人講的一段話:我們熱烈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信息學驕子們,你們沉思默想,暢游科學的海洋;你們十指如飛,演奏人生的樂章;你們聰穎、專注、執著;你們陽光、善良、溫情;你們歷經數載風和雨,白練剛化作繞指柔,系著金和銀......
這段開場白很生動地描繪了所有信息學競賽學子們的狀態。
編輯:丁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