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記者6月2日從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下稱“外高橋造船”)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6月1日起,外高橋造船在建的國產首制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正式開始為期6天的出塢作業,預計6月6日下午在完成塢內系列試驗后,該郵輪將出塢轉入碼頭建造階段,并計劃于今年底前完工交付。
國產首制大型郵輪離大眾越來越近
6月2日下午,迎著似火驕陽,上海證券報記者在外高橋造船的船塢內見到了完成傾斜測試的國產首制大型郵輪,它如同一座巨大的白色宮殿穩穩地浮在江水中。
(資料圖片)
藍色的“愛達·魔都”(Adora Magic City)中英文名稱醒目地出現在郵輪船頭,點出其上海設計、上海制造的身份。
出塢是船舶建造的重要節點,也稱為下水。按照計劃,“愛達·魔都”號從6月1日起正式開始為期6天的出塢作業。大型郵輪出塢包括塢內注水起浮、位移和出塢三個過程,期間將通過岸邊牽引機控制郵輪的位置動態,相應開展傾斜試驗、舷門沖水試驗、救生艇脫鉤和巡游試驗等三項關鍵試驗,對全船的重量、重心穩性以及救生艇、舷門的性能進行實船驗證。若測試進展順利,外高橋造船方面預計,6月6日下午,在完成塢內系列試驗后,該郵輪將出塢轉入碼頭建造階段。
外高橋造船副總經理、大型郵輪項目總建造師周琦進一步介紹,“愛達·魔都”號出塢后將靠泊在外高橋造船4號碼頭,并將安排兩次試航。第一次試航計劃在7月進行,第二次試航將在8月中旬進行。
“后續試航等工作開展順利的話,我們打算在11月進行完工交付。”外高橋造船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愛達·魔都”號的工程完成進度已超90%,船上內部裝修進度超過80%。施工主要集中于地面瓷磚和地毯安裝,家具也逐步入場。
可以說,這艘從2019年底開工伊始就備受矚目的大船,離普羅大眾的距離越來越近。
軟件先行打造中國郵輪自主品牌
為了更好地運營國產首制大型郵輪,去年11月,中國船舶集團下屬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率先推出了中國郵輪自主品牌——愛達郵輪(Adora Cruises)。
公開資料顯示,愛達郵輪方面與中免郵輪服務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先后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將攜手在首艘國產大型郵輪上建造2000平方米的中國海上最大免稅購物中心、“5G郵輪”等。近日,愛達郵輪又宣布與中國積木原創品牌布魯可達成戰略合作,將在“愛達·魔都”號上,共同打造首座融合人工智能和STEAM課程的海上探索營。
根據相關方面早前發布的信息,“愛達·魔都”號交付后,將開啟以上海為母港的國際航線,未來計劃執航日本及東南亞航線,還將適時推出海上絲綢之路的中長航線。其愿景是作為一張移動的海上名片,帶領中外游客體驗“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海派文化。
國產郵輪帶動產業配套發展
上海證券報記者結合早先的采訪了解到,在突破國產首制大型郵輪建造過程中的各項難點后,我國高端造船業的工藝水平也再上一個臺階。截至去年底,中國船舶工業已逐步形成較為完整的郵輪產品譜系。
外高橋造船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建造首艘大型郵輪,外高橋造船已跨行業、跨地區吸納超500家全球供應商,并且在郵輪內裝領域與來自美國、意大利的54家服務商建立合作。
作為浦東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之一,大型郵輪創新中心于去年8月8日在外高橋造船正式揭牌。外高橋造船相關負責人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大型郵輪創新中心是以外高橋造船為建設主體,以國產大型郵輪實船工程為核心依托,以賦能上下游產業鏈建設為根本任務的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
據介紹,大型郵輪創新中心擁有面積超13000平方米的聯合工作場景和超90000平方米的聯合創新基地,已有40余家產業鏈優勢企業成功入駐,大型郵輪創新中心下設大型郵輪數字化設計技術分中心、大型郵輪智能制造分中心、大型郵輪安全管控分中心、大型郵輪智慧物流分中心、大型郵輪內裝工程分中心、大型郵輪材料性能試驗分中心、大型郵輪焊接工藝技術研究分中心7個技術分中心,為大型郵輪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