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來,科技創新多維度政策支撐體系不斷健全,有力促進了科創金融特別是直接融資下的市場體系、服務方式、產品創新等日益豐富完善。增強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型企業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成為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
近日,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北京市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提出加快完善科創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優化科創金融市場體系等七方面27條主要任務,并明確四方面保障措施,為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發展再添助力。各方期待用足用好金融力量,激起直接融資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水花”。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不是多部門首次聯合發文推動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去年11月,《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興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出臺,著眼金融、科技和產業良性循環與互動,明確加快構建廣渠道、多層次、全覆蓋、可持續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
從實踐看,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力度不斷增強。根據Wind數據統計,2020年以來,截至5月28日,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含原新三板精選層)募資總額累計超1.94萬億元;從更早期融資階段來看,清科數據顯示,2022年,科創領域獲投資總額近6600億元,占全部投資總額超七成,已然成為一級市場投資重心;債券市場方面,科創票據、科技創新公司債推出已滿一周年,累計支持科創企業融資4518.75億元,且九成以上均為3年期以上(含3年期)的中長期債券,更好適配科創企業資金需求。
從股權市場到債券市場,在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科創企業等各方協同發力下,運用資本市場力量,更加多元、長期、包容、優質的資金活水正進一步向科技創新領域不斷匯集。但也要看到,當前廣大科創企業所處地區、行業及發展階段不同,區域性或行業性政策環境、發展需求、償債能力、研發規模及穩定性等有所差異,充分、有效滿足科創企業融資需求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既需要在政策端發力,不斷優化頂層設計,發揮好“指揮棒”作用,比如,要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夯實金融基礎設施、優化生態環境、加快推動產品創新等;又需要在執行端“給力”,讓支持舉措落地見效,包括深化各相關部門間的協調合作、提升金融機構專業服務能力等。
就股權融資而言,可以北京證券交易所為引領,打造從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到區域性股權市場,再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和交易所市場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全面提升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一方面,加強上市輔導和服務,對不同成長階段、不同類型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進行培育和規范,提供更加包容、精準的市場服務,推動企業更早熟悉、更早進入資本市場,并為有需求的科創企業打通進一步向科創板、創業板轉板上市的通道;另一方面,鼓勵股權投資助力科創企業發展壯大,各地圍繞稅收優惠、利益讓渡、人才聚集等方面不斷出臺適宜的相關激勵政策,引導科創領域投資基金支持方向,從輻射泛科技與產業升級,逐漸發展至專注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綠色科技、生命科技等特定領域,持續推動企業發展壯大。
債券融資方面,盡管目前我國債券市場對科創企業融資覆蓋面明顯拓寬,雙創專項債券、雙創金融債券、創新創業公司債、科創票據等多元化金融服務產品不斷創新,發行注冊便利性持續提升,但不可忽視的是,各類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人依然集中于大中型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債的難度依然較大。投資人對民營企業較為保守的投資策略帶來的債券市場信用分層,仍是制約中小型科創企業發債的核心難題。短期來看,市場化增信機制是破題的關鍵;從長期來看,還需機構重塑自身理念,客觀審視中小企業發債需求。如加強科創領域相關管理機構及其政策資源整合、增強發行人債券信息披露質量及針對性等。
此外,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即公募REITs)是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的一類資本市場創新產品,要積極鼓勵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以及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科技產業園區、特色產業園區等領域符合條件的項目開展公募REITs試點,可在優化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同時,拓寬其融資渠道。
服務科技高水平供給和區域高質量發展,形成與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相適應的資本市場服務體系,需要聚攏各方力量。最終能否源源不斷地引導各類資金高效精準地流向科創企業,切實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作用,促進技術進步,是檢驗資本市場服務科創能力的重要標準。
在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我國科技創新領域發展前景巨大,在直接融資支持科創企業發展的進程中,會涌現各類新問題。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增強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能力,將是一個長期命題。政策陸續出臺,行動更要做實,各方應抓住時機、主動作為,爭取實現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