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采常態化的背景下,中國醫藥產業聚焦方向和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仿制藥面臨較大的挑戰,創新藥的研發與商業化迎來快速發展期,國家鼓勵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創新,拒絕低水平的重復研發,以促進本土醫藥企業的研發加速走向差異化、全球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一家聚焦創新研發,跨國布局的制藥企業,從2022年財報看,復星醫藥(600196.SH;02196)創新轉型成效顯著,創新產品收入邁進百億俱樂部,國際化運營能力進一步提升,經營業績實現了穩健增長,給市場交出一份穩中向好的成績單。
數據顯示,2022年復星醫藥實現營業收入439.52億元,同比增長12.66%;扣非歸母凈利潤38.73億元,同比增長18.1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42.18億元,同比增長7.10%,反映出公司在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依舊保持了穩健的運營能力和增長動力。
翻開復星醫藥的財報會發現,近幾年來公司核心盈利指標持續向好,其中營業收入、歸母扣非凈利潤已連續多年實現穩健增長,這得益于多年來公司聚焦創新,堅持研發投入以及主動國際化布局的結果,并在2022年取得諸多進展。
研發投入創新高,新品次新品收入占比超三成
智通財經APP通過了解發現,2022年復星醫藥的制藥板塊實現收入308.12億元,同比增長6.6%,占比達70.10%。業績的穩健增長主要得益于新品及次新品保持快速增長,同比增長超20%,新品和次新品收入在制藥業務中收入占比超過30%,主要是新上市產品漢斯狀、捷倍安的收入貢獻以及次新品漢曲優、蘇可欣增長貢獻,公司收入結構持續優化。
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表示,從2009年開始做創新藥,到2019年上市了第一個生物類似藥,2019年至今,我們每年都有新的生物類似藥和創新藥產品獲批上市。創新藥收入去年突破了100億,更加堅定了我們聚焦創新研發的信心。
得益于新品和次新品的收入比例提高,以及產品結構的優化,復星醫藥的制藥業務毛利率同比上升,銷售費用率同比下降,實現了分部業績37.95億元,同比增長28.04%;實現了分部利潤34.13億元,同比增長29.77%(不包括所持BNTX股票的出售收益)。
創新產品的持續落地,建立在長期的注重研發投入上。過去的一年里,復星醫藥以滿足臨床未滿足需求的創新原則,堅持科技驅動和產品驅動,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報告期內,公司研發投入50.97億元,同比增長13.62%,制藥業務研發投入占制藥業務收入的16.54%;其中,研發費用為35.52億元,占制藥業務收入的11.53%。
公司的研發管線也日益豐富。截止2022年底,復星醫藥在研創新藥、生物類似藥、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等項目超260項,制藥板塊專利申請達249項,其中包括美國專利申請16項、PCT申請17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48項。
持續加碼研發投入,復星醫藥的創新管線持續落地。
藥品方面,公司旗下的奕凱達(阿基侖賽注射液)是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為二線及以上的淋巴瘤患者帶來了持續緩解的可能性。自奕凱達上市以來,復星凱特積極探索創新支付手段,提高該產品可及性以惠及更多患者,截至2022年末,奕凱達已被納入70個省市的城市惠民保和超過60項商業保險,備案的治療中心超過130家。截至2023年1月末,奕凱達已治療近300位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
此外,公司還積極探索奕凱達其他的適應癥,包括第二適應癥(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r/riNHL),包含濾泡性淋巴瘤和邊緣區淋巴瘤的成人患者)和第三適應癥(用于治療一線免疫化療無效或在一線免疫化療后12個月內復發的成人大B細胞淋巴瘤)。其中第二適應癥已于2021年獲批并在中國境內開展臨床試驗,并被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程序;截至2022年底,該適應癥在中國境內處于橋接臨床試驗階段。第三適應癥的藥品注冊申請已獲國家藥監局審評受理,并被納入優先審評品種名單。Yescarta就該適應癥已于2022年4月獲美國FDA批準上市,成為全球首款獲得美國FDA批準作為B細胞淋巴瘤(LBCL)二線療法的CAR-T藥物。
除了奕凱達有諸多進展以外,復星凱特的第二款CAR-T細胞治療產品FKC889的第一項適應癥(用于治療既往接受過二線及以上治療后復發或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r/rMCL)成人患者)和第二項適應癥(復發或難治性成人前體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成人r/rALL)分別于2022年3月和2022年12月于中國境內獲批開展臨床試驗;截至本報告發布日,第一項適應癥于中國境內處于橋接臨床試驗階段。
隨著更多CAR-T產品的獲批上市,復星醫藥將進一步夯實國內CAR-T細胞治療領先地位,惠及更多患者。
在PD-1方面,復星醫藥自主研發的創新型PD-1抑制劑漢斯狀(斯魯利單抗注射液)先后獲批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實體瘤、鱗狀非小細胞肺癌(sqNSCLC)、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三項適應癥,第四項適應癥(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在中國境內的上市注冊申請已獲受理。其中ES-SCLC適應癥的獲批標志著漢斯狀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用于一線治療ES-SCLC的靶向PD-1單抗藥品,且在歐盟的上市許可申請(MAA)也已獲得受理。
圍繞“Combo+Global”(聯合治療+國際化)差異化開發戰略,漢斯狀已相繼獲得中國、美國、歐盟等國家及地區的臨床試驗批準。截至年報披露日,以漢斯狀為核心的11項聯合療法正在全球開展臨床試驗,廣泛覆蓋肺癌、食管癌、頭頸鱗癌和胃癌等適應癥。其中就sqNSCLC、ES-SCLC和LS-SCLC三項適應癥均開展了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并已在美國啟動一項對比一線標準治療阿替利珠單抗用于ES-SCLC的頭對頭橋接試驗;LS-SCLC的國際多中心III期臨床研究也已于中國境內和美國完成首例患者給藥,并于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獲批臨床。
此外,漢斯狀用于治療SCLC于2022年先后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歐盟委員會(EC)的孤兒藥資格認定。隨著漢斯狀多項適應癥在國內相繼獲批以及在海外臨床的順利開展,復星醫藥將持續推進該產品的全球商業化布局,提升藥物的可及性。截至2022年底,漢斯狀已于中國境內27個省份完成招標掛網,進入寧波、金華等5個城市的定制型商業保險目錄,并已惠及超1萬名中國患者。
創新轉型成效顯著 國際化運營能力進一步提升
綜合來看,通過持續推進創新轉型和全球化能力,2022年復星醫藥業績實現穩健增長,收入結構持續得到優化。
創新之外,公司也積極推進全球化發展,作為國內全球化企業的排頭兵,復星醫藥在海外也已經形成研產銷一體化的運營模式,伴隨著公司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不僅提高創新藥物的可及性,惠及更多的患者,同時也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市場價值,為股東創造更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