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投資銀行部門歐洲技術、媒體和電信業務聯席主管Cliff Marriott表示,硅谷銀行的倒閉是科技行業的“雷曼時刻”。
Marriott表示,硅谷銀行3月10日倒閉“壓力相當大”,因為這家銀行的客戶都在忙著弄清楚如何發工資。“對科技行業來說,第一個周末有點像雷曼時刻,對這些公司來說確實更具操作性,”“他們需要獲得資金。他們的很多余額都在硅谷銀行上。其次,硅谷銀行推動并支付了大量的工資來支付員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硅谷銀行成立于1983年,被認為是科技初創公司和風投公司的可靠資金來源。曾一度是美國第16大銀行,也是硅谷存款規模最大的銀行。
在硅谷銀行的風險投資家和科技創業公司客戶從他們的賬戶中撤出數十億美元后,SVB被美國政府接管。由于擔心這家銀行可能破產,許多風投建議投資組合公司撤出資金。
硅谷銀行持有的美國國庫券和政府支持的抵押貸款證券等資產被認為是安全的,但由于美聯儲大幅加息,這些資產的價值大幅下降。
本月早些時候,該公司透露,已出售價值210億美元的證券,虧損約18億美元,并表示需要籌集22.5億美元,以滿足客戶的提現需求,并為新的貸款提供資金。
硅谷銀行的未來仍不確定,盡管政府最終為存款提供了擔保,政府任命的首席執行官試圖讓客戶放心,該銀行仍在營業。
Marriott表示,“在為技術提供類似公用事業的服務、為他們提供銀行賬戶、允許他們發放工資、持有現金余額方面,哪家銀行或公司或一組公司將取代SVB,這仍然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硅谷銀行的破產還引發了對其他銀行的潛在后果的質疑,該銀行遠遠不是唯一面臨壓力的銀行。瑞士投資銀行巨頭瑞信(CS.US)上周被其主要競爭對手瑞銀(UBS.US)以政府支持的低價收購。
Marriott還談到了科技公司的IPO及其對2023年的展望。歐洲科技公司的首次公開發行(IPO)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關閉,原因是多種市場壓力的共同作用,包括利率上升,這使得高增長科技公司未來的現金流吸引力下降。
Marriott表示,兩周前,他對科技公司IPO活動的復蘇更為樂觀。“我仍然希望我們能在2023年看到科技公司的IPO活動。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認為2024年將是科技公司IPO的大年。”“我認為我們將看到的是更成熟的盈利公司首先出現,所以更容易理解的商業模式,盈利的公司,然后我們才會看到真正高估值的利潤或我們在2021年看到的負利潤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