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中加基金發布董事長變更公告,因工作安排董事長、法定代表人夏英離任,夏遠洋出任新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該述變更事項已經中加基金董事會審議通過,并按有關規定向監管機構進行備案。截至2022年底,中加基金公募總規模1219億元,非貨管理規模1125億元。
公告顯示,夏遠洋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管理學碩士畢業,現任中加基金董事長,2002年7月加入北京銀行,從事銀行公司治理相關工作;2007年10月起歷任朝外支行行長助理,總行資產托管部副總經理,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資金交易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分行紀委書記等職務,其中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參與籌備中加基金并擔任公司首任督察長。
夏遠洋就任后,將成為中加基金成立以來的第三位董事長,而這三位董事長均出自于大股東北京銀行。
(相關資料圖)
據了解,中加基金成立于2013年3月,是第三批銀行系試點基金公司,公司注冊資本4.65億元,注冊地為北京,目前共有六家股東,分別為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4%)、加拿大豐業銀行(持股比例28%)、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北京乾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2%)、中地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6%)、紹興越華開發經營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
成立至今,中加基金公募管理規模穩健攀升,公司管理規模連續10年穩健增長,每年都是正增長,公募管理規模實現了復合年均增長率45%的穩步增長,明顯高出了行業平均增速。在2016年一時興起的委外投資和機構化投資趨勢中,中加基金管理規模當年大增239億元,隨后的2018年-2019年又連續兩年規模增長超200億元,在2020年規模站上了千億大關。截至2022年底,中加基金公募總規模1219億元,位居行業43位;非貨管理規模1125億元,位居34位。
業績方面,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公司權益類基金絕對收益排名行業第8位;偏債類基金絕對收益排名行業第10位;近七年純債類基金絕對收益更排名行業第一,收益率達37.98%。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來共有39家基金公司發生高管變更,涉及64名高管,其中包括15名董事長、13名總經理、35名副總經理。2月中下旬,公募行業更迎來董事長“扎堆”離任,接連有新華基金、易米基金、建信基金、富榮基金發布董事長離任公告。
從最近的消息來看,3月2日新華基金發布高管變更公告,新華基金董事長翟晨曦因個人原因離任,總經理于春玲自2月28日起代任董事長一職。同日,易米基金也發布董事長變更公告,官宣梁旭自2023年2月28日起新任公司董事長一職,原董事長郭之英改任公司副董事長。
另外,今年以來還有先鋒基金原董事長張松孝離任,原總經理Wong Leah Kuen升任董事長,龍涌任總經理;上投摩根基金原董事長陳兵、建信基金原董事長劉軍先后卸任。國壽安保基金總經理更迭,原總經理左季慶離任,鄂華新任總經理。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2023年以來高管頻繁變動,每家基金公司可能都有不同的原因,總體來看,可能與年后的時間節點有關,針對高管2022年年終的業績考核,基金公司董事會也會做相應的評估,根據結果進行部分調整,或成為年初以來高管頻繁變動的原因。
公募市場相關人士表示,公募基金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機構,高管人才的變動是正常的現象。不僅公募高管,公募基金經理也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尤其是在大資管行業發展背景下,公募核心高管團隊和投研人才受到了各類機構的追逐,各家機構也推出更為積極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都為行業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華和能力的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