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華泰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2022年全球燃氣市場受俄烏沖突影響顯著,歐洲天然氣供給大幅分散。2023年入春后取暖需求降低,額外的供應量將可能導致氣價走低;全球天然氣產能不斷提高,預計在2023年底之前價格都會保持在較低水平。城燃行業發展放緩,受制于市場飽和及政策要求等原因;但行業內部整合有望帶來新的發展機遇。2022年中國的燃氣行業受到高進口價以及疫情影響,工商業燃氣需求降低。1Q23進口價預期降低,隨著節后工廠復工以及LNG長協簽訂帶來的充足供應,工商業燃氣的需求有望全面復蘇。
華泰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油價走高影響LNG價格, 連帶利率匯率變化影響國際貿易成本
作為天然氣工業燃料屬性的替代品,許多LNG長協定價與原油價格掛鉤,而且油價升高也會讓LNG的運輸成本變高、間接影響進口到岸價格。2022年美聯儲8次加息到4.25~4.5%,達到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同時人民幣匯率從年初的6.3 RMB/USD一度波動至6.9 RMB/USD,無論是貸款融資成本還是付款成本均有提高。長期LNG協議的照付不議模式使得增高的成本無法規避,短期市場高昂的現貨價格加上額外成本導致大多數中小進口方選擇觀望。
燃氣供應:進口PNG增速緩慢,進口LNG成為短期供應重點
中國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豐富,國產氣的勘探以及開采正在穩步增長中,每年的產量提升在100億立方米左右。進口方面,PNG的價格相比LNG更為低廉但運量受管道容量限制,正在修建的中俄三線短期內無法形成有效供給。為應對持續增長的燃氣需求,LNG將成為供應重點增量,2022年4月中國與卡塔爾簽訂了20年的LNG進口長協,每年400萬噸的進口量有望在LNG全球價格走高的時期為國內帶來足夠的供應。
燃氣需求:綠色轉型帶動工業燃氣需求,疫后復蘇仍需時間
中國積極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煤改氣的推進帶來大量的燃氣需求,民用燃氣全國城鎮氣化率由2015年43%提高到2020年55%。我們預測21-25年國內天然氣需求CAGR達到7%,其中城市燃氣和工業燃氣均在7%左右。與以往的預測相比,2022年燃氣需求不及預期,且有可能發生20年以來首次下降,主因在于國際高氣價導致的成本飆升對燃氣需求的影響。隨著國內防疫措施優化,工商業用氣需求復蘇在望,但考慮到春節效應,復蘇起點或延至2Q23。
行業發展:高氣價冬季考驗中小企業,政策改革引領行業發展方向
國內燃氣公司因經營權分散呈現細碎的圈地狀態,而由于政策緣故民用燃氣公司無法將升高的成本全部轉嫁給消費者,資金不夠雄厚的中小企業將會面臨現金收支嚴重不平衡的危機。國內燃氣行業有望在政府支持下重組,形成更加區域性的生態,并促進產生更有實力的一體化企業,對行業將來的發展產生長期的正面影響。
燃氣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