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股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難以精確定義。即便在那個周期為王的年代(2005—2009年),很多強周期品如煤炭、地產也會被說成成長股,因為其凈利潤可以多年連續、穩定、高速成長。所以,本文所謂的成長股更多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主要分為兩類:經典成長股即必需消費品如白酒、醫藥和賽道成長股如2013年的傳媒和2019年的新能源。
中信金工有個風格指數,包含金融、周期、消費、成長和穩定五大類,其中周期指數就是我們所謂的周期股、消費指數就是經典成長股、成長指數偏向賽道成長股。我們挑選周期、消費和成長三大指數,并且用消費指數/周期指數、成長指數/周期繪制兩條曲線,從2005年至2022年該曲線如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出,2005年至2020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周期為王的年代
其實從2003年開始,周期股就已經跑贏成長股,只是中信的這套指數從2005年才開始,所以我們的分析也從2005年開始。從上圖看,周期指數這個階段明顯跑贏成長指數,但和消費指數大體相當。這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白酒股一枝獨秀,即便是在那個“周期為王”的年代白酒也不遑多讓。我們所謂的經典成長股主要包括食品飲料、醫藥、家電、紡織服裝、商貿零售和社會服務六大行業,從下圖可以看出:從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食品飲料和商貿零售還跑贏了周期股中最典型的煤炭。
這個階段又分為如下幾個小階段:2005.1—2006.8同步上漲,周期還略微跑輸;2006.9—2007.9周期大幅跑贏,這一年是周期股的盛世,也體現了那個牛市的最主要特征;2007.10—2008.12周期大幅跑輸;2009.1—2009.7是周期股最后的榮光。
第二階段:2009.8—2020.7成長致勝的年代
這個階段除了成長股整體占優外,更重要的是成長股內部的輪動。消費成長股的上漲貫穿始終,但賽道成長股后來居上。這種模式在過去十年(2009—2021年)發生過兩次:2009.7—2015.12是第一次,2009.7—2012.12是消費成長股上漲、賽道成長股跟隨,此后2013.1—2015.12賽道成長股明顯更瘋狂,當時的賽道主要是以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傳媒股,我們以食品飲料指數和傳媒指數作為表征,如下圖:
第二次是2016.2至2021.12,這個過程前半段2016.2—2019.12也是傳統的消費成長股占優,而在下半段2020.1至2021.12就是賽道成長股占優,只不過當時的賽道成長股換成了新能源。我們用食品飲料指數和新能源指數為表征,如下圖: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我想這和市場的風險偏好有直接關系。經典的消費成長股,可以有穩穩的幸福但想象空間并不大。正常人都不可能相信消費能力驟然提升、突然多喝許多白酒、多吃許多醬油,因此這些經典成長股即便由于穩定性給予一定溢價,但也不能太離譜,估值有一定的天花板。可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風險偏好明顯提升,需要尋找標的發泄。此時若能找到滲透率提升的賽道,就很容易炒成泡沫。2013—2015年的移動互聯網和2019—2021年的新能源即屬此類。這類品種由于是新興事物,估值沒有天花板,天空才是極限!
因此,科技投資或者賽道投資是成長投資的極限,這就類似正股和衍生品,經典成長股是藥引、是正股,賽道成長股是衍生品。反之,一旦經典成長股開始崩潰,賽道成長股也就危險了,這就是所謂“茅之不存、寧將焉附”的道理。
經典成長股 賽道成長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