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中國計量院第三方測試認證,北京曜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小面積鈣鈦礦/晶硅兩端疊層電池穩態輸出效率達到32.44%,時隔三個月再次刷新國內轉換效率紀錄。二級市場方面,今日早盤鈣鈦礦電池板塊繼續沖高,板塊指數一度漲超2%,截至發稿,隆華科技(300263.SZ)、萬潤股份(002643.SZ)、奧聯電子(300585.SZ)漲超5%。
據了解,光伏電池技術路線較多,目前主流的有三種,分別是晶硅電池、薄膜電池,和鈣鈦礦電池。從市場占有率來看,晶硅電池雖然是第一代光伏電池,但仍然占絕大多數,而鈣鈦礦電池則一直沒有開啟大規模商用。
當前,隨著晶硅太陽能電池技術日臻成熟,其光電轉換效率的瓶頸問題日益突出。正基于此,業內不少企業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更具潛力的太陽能電池技術。作為極具市場前景的下一代太陽能電池技術,鈣鈦礦電池已經迎來商業化發展的元年,2022年以來,鈣鈦礦電池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多家企業開始試生產。未來幾年或將掀起光伏行業新一輪的技術變革。
(相關資料圖)
相關數據顯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理論光電轉換效率高達33%,明顯高于傳統晶硅太陽能電池;而在疊層技術的加持下,其光電轉換效率更是有望突破45%。
根據鈣鈦礦龍頭企業協鑫光電的數據顯示,其100MW中試線鈣鈦礦組件成本約為1元/W,較之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晶硅組件15-2元/W的成本存在明顯的成本優勢。并且,隨著未來產能大幅提升,鈣鈦礦組件的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至0.5元/W,甚至更低。
憑借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等顯著特點,鈣鈦礦電池在光伏降本增效的大變革中越來越受到青睞。中金公司預計2023年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行業中試線擴產規模或達1000-1200MW,同比2022年的350MW增長接近兩倍。
長江證券指出,當前鈣鈦礦整體仍處于產業化初期,從量上看,當前擴產規模較小,但設備廠商提前與鈣鈦礦廠商進行合作研發、驗證,將充分受益后續鈣鈦礦電池擴產放量,設備需求釋放。建議持續關注鈣鈦礦產業化賽道,重點關注:1)在晶硅電池已有深厚技術積累的企業在鈣鈦礦領域的橫向拓展;2)鈣鈦礦電池部分設備與電子、顯示面板等行業涉材料工藝環節設備有一定共通性,關注切入鈣鈦礦領域的跨行業設備企業;3)新布局鈣鈦礦電池&組件生產的企業。
招商證券認為,產業化正在0-1的階段。鈣鈦礦電池通過十幾年的發展,實驗室效率提升迅速,為產業化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預計2023年鈣鈦礦行業規模有望達到GW級別,到2024-2025年有望有多家企業GW級產線陸續落地。疊層電池近年的產業化發展也在提速。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可以為成熟的晶硅電池進一步增效,有希望成為未來鈣鈦礦產業化的主要路徑之一。同時,全鈣鈦礦疊層被視為終極的疊層技術(最高的理論效率),隨著未來鈣鈦礦核心瓶頸的突破,也有可能逐步應用。
招商證券建議關注在投入與布局鈣鈦礦的公司:協鑫科技(港股)、隆基綠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通威股份、東方日升、愛旭股份、中來股份、杭蕭鋼構;TCO玻璃:金晶科技;POE封裝材料:福斯特、激智科技、賽伍技術、海優新材等;鈣鈦礦設備:捷佳偉創、邁為股份、帝爾激光、奧聯電子、古鰲科技、奧來德等。
相關概念股:
京山輕機(000821.SZ):已有部分鈣鈦礦電池設備出貨,并在積極布局其他鈣鈦礦電池設備并進行了相應的技術儲備。
萬潤股份(002643):公司現已有鈣鈦礦電池方面材料根據客戶需求送樣。公司將持續跟蹤行業發展情況,積極開拓下游客戶。該類材料發展主要取決于下游鈣鈦礦電池行業發展與客戶需求。
寶馨科技(002514.SZ):與張春福教授、朱衛東副教授、安徽大禹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就“HJT-鈣鈦礦疊層、鈣鈦礦電池”產業化技術開發及產品推廣達成合作意向,簽署《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及成立合資公司。
捷佳偉創(300724):公司目前基于單結、疊層的鈣鈦礦整線設備已經開發完成。
金晶科技(600586.SH):產品TCO玻璃具有對可見光高透過率和高導電率,是光伏薄膜電池組件及鈣鈦礦電池組件的主要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