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 文/圖
(相關資料圖)
云端繳費、線上報修、智慧安防……隨著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加速下沉,智慧物業正成為物業服務的新趨勢。
科技賦能,智慧物業還能如何創新?
6月16日,2023第八屆中國國際物業管理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聚焦“智慧物業”這一行業熱點,行業專家、企業代表、經濟學者等在會場展開深入研討,共同探討新時期智慧物業升級發展的新路徑。
活動現場
瞄準物業服務難點,多個智慧物業服務場景涌現
小區停車難、物業費收繳效率低、小區重大決策難以征得居民意見……面對物業管理的諸多痛點,如何用科技手段推動物業服務水平提升?
在當天活動現場,多家科技公司帶來了解決方案。
“我們公司主要為小區開發智慧物業管理系統。”四川易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大客戶經理羅云介紹,比如針對物業收費難題,傳統物業主要靠線下繳費,通過智慧物業管理系統,業主可以隨時線上查繳物業費,如遇物業費欠繳情況,還可以線上催繳提醒,有效提高物業費繳費率。
在物業服務方面,居民還可以線上申請報修、保潔等物業服務,智慧后臺能夠及時響應處置,從而提升服務效率。
在一些商業住宅區,居民常因停車位不足,遭遇停車難題。“我們借助物聯網等技術,開發了智慧停車解決方案,可以實現車位監測和管理。”成都宜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經理介紹,通過“智慧停車”系統,可以實現車位引導、占道停車識別,停車場無人值守等服務,居民還能通過手機應用程序預約停車位,不僅能提升車主的停車體驗,還可以節約停車場的人力成本。
智慧物業還能為居民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比如在居家生活方面,通過建立“智慧物業+健康養老服務”平臺,采集小區的老年人個人基礎信息、健康數據、行為數據等,為社區老人提供居家照護服務。
“現在很多居民對小區物業不滿意,實際上是因為物業服務沒有做到精細化、精準化。”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馬虹在會上表示,未來的物業服務,需要以人為中心,依靠科技賦能,借助數字化手段,實現精細化管理和全渠道服務。
數據融通,挖掘物業行業增長點
當前,物業服務行業發展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轉型壓力。近年來,不少上市物業服務公司出現業績下滑、市值縮水,今年4月,中指研究院發布的《2023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研究報告》指出,2022年全國重點企業整體服務水平滿意度評價得分約78.1分,較去年下滑2.6分。
新的形勢已促使行業不再追求盲目擴張,轉而回歸“服務”本質,更加注重服務質量提升。
會上,經濟學者馬光遠一針見血,“房地產的產業鏈非常長。”他表示,房地產的下一步,一定是服務,不是賣房子。
面對行業新變化,如何提高服務質量,挖掘新的增長空間?
“智慧物業需要實現數據融通。”馬虹表示,當前的物業服務仍是碎片化、相對割裂的,業務協同整合的難度還很大。她建議,推動數據資源的多級聯動和融合應用,實現不同系統的業務深度融合、優化運行,從而從好房子、好小區向好社區、好城區發展。
此外,還可以不斷豐富服務內容。“下一步,可以打造智慧物業增值服務。”馬虹表示。
例如,利用數字化手段,通過加強與教育機構、養老機構、家政公司等合作,可以為業主提供生活教育、養老保健、家政服務等內容。
近年來,我省物業服務行業規模穩步增長。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全省有2.6萬個物業小區,8900余家物業服務企業,從業人員約50萬人,其中年度經營收入過億元企業有60余家。多位行業人士表示,隨著城鎮化建設水平持續推進,物業管理市場將繼續擴大。下一步需要進一步完善物業服務標準,助推行業提升服務治理水平。
會上還發布了“2023中國物業管理行業品牌百強榜”,碧桂園服務、萬科物業、綠城服務等物業品牌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