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23日報道據日本《日經亞洲》雜志網站5月22日報道,七家德國博物館已開始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以確定它們收藏的數千件中國文物中有哪些是在義和團運動之后被搶劫和走私出中國的。
【資料圖】
研究人員估計,這可能涉及數百件瓷器、青銅器和畫卷。
報道稱,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之后,軍人、平民和傳教士展開大肆搶劫,包括北京紫禁城在內的中國皇家宮殿也未能幸免。例如,當時英國公使館每天為大批外國競標者舉行掠奪物拍賣。
有人說,在1842年至1945年的“恥辱世紀”中,中國有1000萬件文物被盜。
據報道,近年來,德國開始歸還其殖民時期掠奪來的物品。2018年,柏林歸還了20世紀初德國人在現在的非洲國家納米比亞實施大屠殺期間盜取的頭骨。
隨后,德國研究人員的注意力轉向了八國聯軍侵華的歷史。上海大學于2019年加入了他們的工作。故宮博物院2022年也同該項目建立了聯系。
其目的是制定指導方針,作為其他德國和國際博物館全面調查八國聯軍侵華藝術品掠奪的堅實基礎。
據報道,德國研究人員稱,他們的文物來源研究是一項國際開創性舉措,最終將使八國聯軍的其他成員面臨歸還文物的問題。
柏林國家博物館研究亞洲藏品來源的克里斯蒂娜·霍瓦爾德說:“我們的項目為歸還遭掠奪的文物鋪平了道路。”
她說:“義和團運動背景下的藝術品掠奪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項目引起了澳大利亞的極大興趣。澳大利亞的博物館里有很多那個時期的中國藝術品,盡管澳大利亞本身并不是八國聯軍的成員。”
德國目前的項目將隨著指導方針的制定完成而于11月結束。預計,這些指導方針將被用于后續項目。
而在中國,在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背景下,保護文物和文化遺跡已成為一項國家戰略。